郑宇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51班新生。这个身形瘦小的少年,心中却燃烧着滚烫的体育梦。从懵懂初识体育赛场,到历经学业、训练、伤病与家庭的多重考验,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一步步叩开江西财经大学的大门,在青春的赛道上书写了一段逆风翻盘的励志“追梦路”。
初识体育:煤渣跑道上的“倔强身影”
初二时,体育老师周熠偶然发现了郑宇虹的潜力,邀请她加入训练队,备战县运会。彼时的她,没有过人的运动天赋,更缺乏爆发力,但“放弃”二字从未出现在她的字典里,她靠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日复一日地加练。终于,她在县运会上一举斩获800米亚军等佳绩,体育的种子自此在她心中深深扎根。
可命运的考验很快到来。中考失利后,郑宇虹进入中专就读,但她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田径队,抓住“体育升学”这根通往理想的绳索。然而,身高上的劣势让她不被教练看好,训练近一年,教练甚至叫不出她的全名;队友的不解与质疑,还让她被贴上“假努力”的标签。煤渣跑道上,灰尘随着每一次落脚漫天飞扬,孤独与委屈成了训练日常,但她始终坚信,只要坚持,终会被看见。
突破困境:在“断层”里寻出路的“追光者”
高二学年,郑宇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她深知“体育升学”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成绩,文化课也不能掉队,于是开启了“训练+学习”的双重冲刺模式。白天,她在跑道上进行高强度训练,不断突破身体极限;夜晚,她挑灯夜读,攻克文化课薄弱环节。亮眼的综合表现终于让教练注意到这个默默努力的少年,体育升学之路第一次露出清晰的曙光。
可曙光背后,仍有阴霾。不久后,原教练因意外被开除,新教练缺乏专业的田径训练经验,让郑宇虹真切感受到追梦路上的先天差距与现实阻碍。但这段经历并未击垮她,反而让她明白:真正的追梦从不是一路坦途,学会在缺憾与阻碍中稳住脚步,在迷茫中寻找方向,本身就是比成绩突破更重要的成长修行。
绝境翻盘:带着伤与信念“再拼一次”
进入高三,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长期高强度训练后未能及时放松,郑宇虹大腿后侧严重拉伤,眼看体考临近,她果断调整方向,转向铅球专项。从零开始的技术学习,她日夜钻研动作要领,反复打磨发力细节;模拟考试中,她拿下91分,让圆梦的希望重新燃起。
谁料体考当天天气不佳,影响了发挥,最终她以87.6分遗憾收场。独自踏上返程的路,失落与不甘萦绕心头,但她并未被挫折打倒。这段经历让她深刻领悟:追梦从非坦途,挫折是淬炼韧性的熔炉——每一次与困境的对抗,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在为未来的逆袭积蓄力量。
高考结束后,郑宇虹远赴上海打工,在日复一日的体力劳动中,更加明白“知识改变命运,体育成就未来”的意义。2024年8月,她毅然决定复读,前往南昌开启新一轮训练。可家人的极力反对如冷水浇头,每日的催促电话让她心烦意乱;旧伤复发的疼痛更让她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就在她快要撑不下去时,教练的一句“你离梦想只差再坚持一下”让她重拾信心。此后的248天里,她咬牙扛过伤病的折磨、家人的不解,在训练场上一次次突破自我。2025年4月,第二次体考虽未发挥到最佳水平,但足以让她选择心仪的学校,漫长又艰辛的“高四”生涯终于画上句号。
圆梦江财:以校训为帆,赴新程之约
“轻舟已过万重山”,当江西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递到手中时,郑宇虹所有的坚持与付出都有了归宿。回望来路,从煤渣跑道上那个不被看好的少年,到如今踏入江财校园的新生,跑道上每一个不服输的身影,都是她青春最珍贵的勋章。
江西财经大学以“信敏廉毅”为校训,与郑宇虹多年来的经历高度契合。未来,她将以校训为指引,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在体育竞技与人际交往中保持纯粹品格,面对学业与训练中的新挑战,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
如今,新的赛道已在脚下展开。郑宇虹将带着过往岁月淬炼出的坚韧,在江西财经大学这片沃土上,继续以体育为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信敏廉毅”的校训精神,努力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优良品格的体育人才,为学校体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体育学院 彭潇雅 刘盈芯 郑宇虹 编辑/张欣媛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