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在贵溪市人民检察院的带领下,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结队前往贵溪(不知道具体哪里)做关于基层群众生态法治观念的宣传调查。
此次活动主要是针对居民对周边环境的满意程度、对低碳环保以及公民环保义务的认识展开调查。在领队的组织下,10名队员分成3组,各自带上宣传材料和调查问卷开始了调查工作。
“您好,我们是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您能帮忙做一个关于生态法治的问卷调查吗?”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的亲切礼貌询问与热切期盼下,居民欣然应允。随后,实践服务队成员便向答应做问卷调查的居民详细介绍了此次调查的原因和内容,在实践服务队学生的引导下,居民结合自身的实际认真地填写问卷。其后,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又向居民们重点宣传了公民环保义务的相关内容。
“我不识字”“那我们念给您听吧”
“我没读过什么书,不识字呀!”一位姓刘的老爷爷面对调查的学生的询问,无奈地说到。“那我们把题目念给您听,您只要听题目选答案就好了,行吗?”调查的学生耐心地询问到。在居民不识字的情况下,负责调查的学生会将题目念给对方听,力求反映居民的真实情况。
“污染很严重,但是没办法很快治理污染”
面对调查人员对周边环境是否满意的询问,不少居民纷纷表示不太满意。“除了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外,固体垃圾污染尤为严重,”一位居民说到,“我们向政府举报申诉过,政府也在逐步处理,但短期之内无法解决。”
调查活动结束后,调查学生魏思羽综合调查问卷结果,就基层群众生态法治观念说到:“大多数居民的生态法治意识在逐步增强,但提高居民的生态法治意识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对于群众生态法治观念薄弱的原因,万金龙分析到,一是居民文化水平不高,读不懂相关知识内容;二是居民对生态法治并不重视,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待政府的宣传工作;三是政府的宣传手段过于单一,宣传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宣传手段可以多样化,除了宣传册的发放、标语的张贴,还可以制作有关生态环保的视频,加大宣传力度。”杨余建向检察人员建议到。
此次宣传调查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居民对于生态法治的认识,分析总结了居民生态法治观念有待加强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关建议。更督促着全社会学习生态法治知识,提高自身的生态法治观念,保护生态,从我做起,为共同建设生态文明而努力奋斗!(文/法学院 李星 编辑/张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