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我校2025年度暑期工作会召开。校领导,驻校纪检监察组负责人,校属各单位、各部门副处(院、所)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会议。校长邓辉作总结讲话。会议第一阶段由副校长方玉明主持。会议第二阶段由副校长阙善栋主持。
邓辉指出,基层单位是学校发展的真正主体,只有激发基层活力,才能汇聚起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暑期工作会议从以往的校外培训班转变为校内常态化运行,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刻变革——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专注、高效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学科专业调整优化至关重要,各学院要以社会需求为标准,大幅度、实质性地推进研究生和本科层次的学科专业优化,这是学校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在谈到“十五五”规划时,邓辉表示,大家对各自分管工作底数清楚,但规划思路还需提升,不能仅按照优秀的标准做规划,要按照“两头在外、刀刃向内”的要求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推出更多具有牵引性、撬动性的项目。招生与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体现。学校招生保持热门态势,这得益于较早推动的学校转型发展,明确了数字化转型与“三大转型”目标要求并做出系列工作部署。研究生教育作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快学科专业转型、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下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
邓辉通报了暑期工作、全年工作和“十四五”时期工作进展情况。他指出,暑期是大学极为宝贵的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起来推动转型发展。今年学校首次制定出台暑期工作保障机制和暑期重点工作任务评价方案,校属各单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已完成暑期重点工作任务200项,堪称“双百行动”,涵盖发展改革和运行保障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明年要尽早谋划暑期工作项目和任务清单,以更加健全的暑期工作机制和更加饱满的工作成效,推动暑期工作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2025年学校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方面,邓辉指出,69项主要工作任务在落实过程中有成绩、有亮点,但也存在差距与短板。从完成进度来看,部分任务推进明显滞后于时间节点。从完成质量来看,部分任务推进缺乏实质举措和可见成效。“三项任务清单”涉及的各项工作,总体推进有序,重点突出,均按计划时间安排进行。下一步,还需要加快推动的项目有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教学成果奖项组织、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改革、实验室平台有偿使用等。关于“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邓辉指出,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总体良好,29个实际有效指标中有15个已经完成,11个预期能够正常完成。
邓辉布置了下学期学校重点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一是要持续推进一流学科的攻坚行动;二是要持续跟踪财经数据科学实验室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工作;三是全力做好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四是加大支持青年教师发展力度。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推动网络教学平台的上线;二是按照严以治学、严以致用的方式推动研究生课程教学;三是实质性大幅优化调整2026年的研究生招生来源。在科学研究方面,一是加快推进自主知识体系关于工程技术的研究;二是加强国家社会重大专项申报;三是加强成果培育;四是做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先锋工程、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大项目的前期需求调研和指南的报送工作。在后勤保障方面,财务处要做好学院学科专业的成本核算分析,加强对学院的财务成本管控;后勤保障处要加强对BOT项目的全面梳理;校园建设处要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实训大楼项目建设。
针对学校发展的专项工作,邓辉指出,首先要铆足干劲做好统计学一流学科建设收官工作,我们还存在盲区,未作为重点工作推进,需赶紧补齐。要重视学生培养,将教师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生态有机结合。具体来说,一是统计学要深入检视;二是要补短板断层,扫除盲区;三是要建立一流学科冲刺工作机制。
邓辉指出,要全面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今年学校党委行政对学校社会服务机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成立了国内合作处,统筹全校社会服务工作。国内合作处和国际合作处要发挥牵引性作用。当前社会服务工作主要体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但承接区域性急难险重任务方面存在不足。下一步要在系统布局、网络资源布置、社会基层方面进行大幅度改革,强化科研服务社会,以体制化或组织化方式推动,学校决定成立科技商学院,在全国财经类高校率先行动,同时要以体制化方式推动科技服务,加强高素质人才推动校企工作。此外,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市场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资源要建好部委共建联络网、驻外研究院服务网络、校友企业合作网络这三张网,驻外研究院要逐步加强,四个研究院是学校重要的战略空间,要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社会服务机制方式上要进行体系机制改革,追求量的扩张同时也要追求质的提升,处理好质量和规模的关系,在质量分布考核上有所区分。
邓辉指出,分类综合改革的细化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人事处要持续推进改革方案落实落地。在2024年改革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推动了2025年机构优化调整,包括:为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新成立国内合作处,组建科技商学院;为提升机构效能,创新创业学院、博士后科创中心不再独立设置,成立督导与法律事务中心;为优化民生保障,拟按普惠化、货币化原则建立学龄前托育补助制度;以及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进医院、华财公司体制机制改革等。
邓辉指出,要精心谋划“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具有战略性,不是简单的材料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推动规划建设工作,要开阔见识、拓宽眼界,重视队伍建设。只有见过、想过,才有可能做到。要相信时间的力量,打开格局,支持创新,以创新跳出现有体系思考问题,带着胆识推动有挑战性的项目。
邓辉指出,谋划落实好2026年工作要点,是确保“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起步实现“平稳衔接”的关键一环。需结合2025年的工作标准以及“十五五”规划方向,谋划2026年工作要点编制工作。所有工作要提前布局,要利用暑假时间思考、观察,提前规划重点工作,同时要做好预算安排,协同推进重点工作,避免意外情况影响工作进度。
邓辉强调,学校目前正处于快速转型、爬高过坎的关键时期,运转速度加快,对安全工作任务要求很高。在这样的时期,要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抓好队伍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要坚决反对平庸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平均主义,同时落实重大任务要有敬畏之心。工作部署要实至名归,最关键的是做事要切实实施下去。一方面要自强不息抢抓机遇,另一方面要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出来,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为确保各项工作部署扎实落地,邓辉希望大家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主动作为,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压实责任,形成全校上下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学校也将进一步加强督导工作,建立健全部署落实、反馈、评价、运用的闭环管理方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在会议第一阶段,发展合作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李洪义介绍了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汇报了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情况。十四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牵头部门负责人党委组织部部长徐翔、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国玉、人事处处长涂艳、学工部(处)部长叶绍义、发展合作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李洪义、教务处处长万建香、研究生院院长罗世华、科研处处长谌飞龙、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吴丹波、国际与合作交流处处长龚美君、财务处处长李武、校园建设处处长吴斌、省部共建联络中心主任黄瑶妮、科技与信息化中心主任黄茂军分别汇报了“十五五”时期党建工作规划、校园文化专项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划、学科建设规划、本科人才培养规划、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划、科研创新规划、社会服务规划、国际化办学规划、财务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省部共建规划、智慧校园规划。
在会议第二阶段,招生就业处处长郭海峰通报了2025年普通本科招生就业情况。研究生院院长罗世华通报了2025年研究生招生就业情况。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黄先明了通报2025年来华留学生招生情况。现代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毛小兵通报了2025年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招生就业情况。
(文/姜莹 图/李军 审核/赵旻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