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燕,经济学院资深教师,执教《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30余载。本人热爱教育,深耕讲台,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默默奉献于学校的教学与育人事业,展现了崇高的师德风范,育人成效显著。
一、深耕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1.繁重任务下的高质量教学
作为一名教学为主型岗位的专职教师,本人长期持续工作在本科课堂教学第一线,大力支持学校及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近五年间,我承担了《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及《学科前沿讲座》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计划课时总量高达2010个,年均402个计划课时,是经济学院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最多的老师。面对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本人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始终保持着对教学的热爱与敬畏之心,积极研读教材及相关辅助教学资源,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力求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课堂上,本人注重运用多种现代教学工具和资源,如学习通、PPT、视频、在线课程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同时,积极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完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辛勤的付出获得所任课班级学生的高度认可,五年间的学生评教平均分高达93.35分。
2.积极投身本科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本人勇于探索,积极投身于本科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之中,引入并成功实践了SPOC教学模式,先后主持了《区域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SPOC应用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本人不仅自己深入学习SPOC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还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两个项目的结项等级均为优秀,且《区域经济学》课程被学校认定为182学期混合式示范课。
通过SPOC教学模式的实施,本人成功地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在新冠疫情期间,本人将SPOC教学应用于线上课堂,开展多个班级的《西方经济学》SPOC教学,保障了教学质量不受影响,并将此教学实践总结成线上教学案例,该案例不仅荣获了线上教学案例二等奖的殊荣,还被编入江西财经大学《线上教学优秀案例集》。此外,参与申报的《资产评估基础》被认定为省级一流线上课程。同时,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应用上,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先进平台,将其巧妙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深受学生好评,也为我赢得了江西财经大学优秀网络教师的光荣称号。
二、用心服务,践行教师职责
1.参加公共服务,体现职责担当
本人积极参与各类公共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作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负责人,致力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连续多年担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组组长,严谨的工作态度、专业的评审意见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本人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与教学。每年承担了多层次的监考与阅卷任务,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专业素养确保了考试工作的公正性与准确性。
2.心系学生集体,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作为2017级国管班的班主任,深知班级氛围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始终将班级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经常组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在本人的努力下,该班级不仅学习氛围浓厚而且师生关系和谐,并实现全员顺利毕业和高质量就业。
三、深耕学术指导,助力学生成长
1.严谨治学,悉心指导学生毕业论文
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悉心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近5年本人共指导33篇本科毕业论文,年均指导数量远超平均水平,是经济学院内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篇数最多的教师之一,彰显了我对学术指导工作的热情与投入。在这33篇论文中,对每一篇论文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与审阅,所指导的本科生均一次性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无一需参加二次答辩,其中有6篇综合成绩达到了9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占比近五分之一,其余27篇论文也均获得了良好的评价,这既是对我指导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学术能力成长的见证。
2.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1)本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指导学生斩获多项国家级与省级竞赛荣誉。如精心辅导曾为华等同学,在2020年度全国经济学类综合博弈实验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区域赛一等奖,并在全国总决赛中摘得二等奖桂冠;指导韩志坚等同学在2019年度全国高校经济学综合博弈实验大赛(跨省)区域赛中荣获三等奖,这些成绩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学术实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为学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并支持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曾为华等同学参与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热情。
(3)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近五年先后指导学生申报3项学生科研课题,其中张玲珑同学负责的项目不仅在立项阶段表现出色,更在后续研究中稳步推进,最终以良好成绩圆满结项,为学生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4)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实施。悉心指导叶睿泽、魏媛等同学的团队成功申报并顺利结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计2项,其中魏媛同学负责的项目更是凭借其创新性与实用性脱颖而出,被认定为国家级项目。此外,我还指导宋露等同学的团队成功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与资源支持。
(5)注重学生学术成果的产出与发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在本人的悉心指导下,魏媛、闻晗静两位同学成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四、倾心育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1.悉心指导,助力学生保研深造
在育人方面,本人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许多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保研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本人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以曾为华同学为例,在本人的悉心指导下,他积极参与全国经济学类综合博弈实验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还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保研资格,并成功保研至心仪的高校,这一成果不仅是对曾为华同学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本人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2.危机干预,挽救学生心灵困境
在班主任工作中,本人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吕姓同学因保研资格出现变故而情绪极度波动时,本人第一时间赶到学生身边进行危机干预。在与学生深入交谈的过程中,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痛苦与焦虑;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形势、理清思路,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可能的结果。在本人的细心劝导下,吕姓女同学重新找回了希望与勇气,最终顺利获得了保研资格并成功保研至985高校湖南大学。
3.关注特殊学生,助力其顺利毕业
除了关注优秀学生的成长外,本人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特殊困难的学生。以班级那位长期饱受慢性鼻窦炎困扰的顾姓同学为例,该生病情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日常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且因多次受到学分预警而面临学业困境。对此,本人积极与其家长沟通,深入了解该生病情与心理状态,同时在学校层面争取政策支持,如免交住宿费、跨学区选课等,以缓解该生的经济与学习压力,并通过与其耐心细致的沟通与交流,逐步建立起该生的信任,引导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重塑自信。在本人的悉心关怀和帮助下该生终于五年间成功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