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卢福财:以破“五唯”为导向 推进高校教育评价改革

近日,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精神和我省“两清单一安排”要求,营造抓改革、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我省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开展了“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江西省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库成员、我校党委书记卢福财以“以破‘五唯’为导向 推进高校教育评价改革”为题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谈认识、谈进展、谈打算。

文章指出,《总体方案》围绕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提出了明确的改革任务,对于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为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路标和航向。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是破“五唯”,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破除“五唯”顽疾,强调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是推动教育评价回归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初心的内在要求。

文章指出,江西财经大学对标对表《总体方案》和我省“两清单一安排”,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对照负面清单抓好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坚持以破“五唯”为导向,聚焦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进行改革探索和试点,推动构建江财特色教育评价体系,引领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一是学校评价改革突出立足优势,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坚持财经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标杆大学的发展目标突出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制定实施《关于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二是教师评价改革突出以德为先,坚守潜心育人之责。学校着眼于破解“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实问题,以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为重点,建立健全引导教师聚焦教书育人主责主业的制度体系。制定试行《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人才引进政审工作办法》等制度改革科研评价推进职称评审改革三是学生评价改革突出综合测评,筑牢“五育”并举之基学校在全面夯实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大力推行学校《关于深化公共体育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美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等制度的基础上,出台本科生、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制定实施学生荣誉体系及奖学金评定管理办法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用人评价改革突出德才兼备,营造百花齐放之势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分类管理,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吸引、培育和使用机制,健全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建立青年英才功能型党支部,推动形成良好的人才服务体系,切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工作活力和创新力。

相关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_kEhOm1HuxcA1X_VUexzQ


全文如下:

以破“五唯”为导向推进高校教育评价改革

江西省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库成员、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卢福财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围绕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提出了明确的改革任务,对于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为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路标和航向。

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是破“五唯”,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现象是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突出问题的一种集中体现,如:评价学生用分数贴标签、职称评审拿论文作标尺、选人用人以“帽”取人等,导致轻德育重智育、轻教学重科研、人才“高消费”、现代版“出身论”等,不一而足。《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破除“五唯”顽疾,强调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是推动教育评价回归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初心的内在要求。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江西财经大学对标对表《总体方案》和我省“两清单一安排”,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对照负面清单抓好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坚持以破“五唯”为导向,聚焦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进行改革探索和试点,推动构建江财特色教育评价体系,引领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学校评价改革突出立足优势,走好特色发展之路

《总体方案》强调,要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作为一所地方财经类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坚持财经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思路,坚决破除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全力开拓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标杆大学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学科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化、国际合作全面化、办学生态社会化、大学治理现代化等“五化战略”,积极转型建设全面拥抱数字经济的财经大学、面向全国深耕江西的地方大学和卓越学历教育、服务终身教育、具有全球抱负的开放型大学。突出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制定实施《关于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人才培养、科研支撑、智库引领、教育培训、资政利民”五轴联动的多元化、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为江西“作示范、勇争先”贡献力量。2021年,学校4个学科入选“省级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入选高峰优势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入选高峰特色学科,获批10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努力走出一条在红土地上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道路。

二、教师评价改革突出以德为先,坚守潜心育人之责

教师评价事关教书育人成效和教师职业发展、职称评聘。江西财经大学着眼于破解“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实问题,以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为重点,建立健全引导教师聚焦教书育人主责主业的制度体系。坚持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制定试行《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人才引进政审工作办法》等制度,在教师引进、培养、评聘、考核各环节注重思政素质和专业素养的双重考察,探索师德评价与考核的长效机制;改革科研评价,制定科研贡献工作量计分细则,修订科研成果计分细则和学术期刊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等,完善科研质量评价标准,取消直接按论文、项目计酬,探索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和支撑人才培养情况的有效方法;推进职称评审改革,以分类评价、综合考量、突出实绩、公平高效为导向,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办法》,拟制《教师、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条件》《社会服务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等系列制度,促进科研评价改革与职称评审改革有效衔接,不将人才“帽子”、论文数、课题经费等指标与职称晋级简单硬挂钩,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方面做出更好的平衡,充分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2021年,学校教学科研成果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3项(全省共4项),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取得零的突破,立项数创历史新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创历史新高。

三、学生评价改革突出综合测评,筑牢“五育”并举之基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2021年,江西财经大学获批开展省级高等教育学生评价改革试点项目,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为切入点,坚决破除“唯分数”评价痼疾,构建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在全面夯实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大力推行学校《关于深化公共体育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美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等制度的基础上,出台本科生、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全方位评价,突出定量测评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让“五育”看得见;过程测评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让数据靠得住;记实测评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让结果能服众。同时,制定实施学生荣誉体系及奖学金评定管理办法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统筹推进素质测评、荣誉体系和先进评选“三位一体”改革,使学生评价从外显性、散点式的成绩记录转向多向度、全景式的数据集成,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巩固在红土地上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充分彰显“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

四、用人评价改革突出德才兼备,营造百花齐放之势

科学的用人导向正向牵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江西财经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分类管理,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吸引、培育和使用机制,健全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破除唯文凭、“帽子”等不合理用人观,促进人岗相适、各尽所能,使不同类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构建以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以杰出人才为骨干、以优秀青年人才为支撑的人才梯队,形成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雁阵效应。与此同时,加强人才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建立青年英才功能型党支部,推动形成良好的人才服务体系,切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工作活力和创新力。2021年,学校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呈现新面貌,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4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获批江西省VR产业创新优秀人才团队。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破立并举的探索过程。下一步,学校将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牛鼻子”,认真贯彻《总体方案》精神,全面落实破“五唯”各项任务要求,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和学校发展实际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姜莹 审核/赵旻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