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学术江财

首页>>学术江财>>新闻列表

南京大学郑欣教授应邀参加线下学术讲座



9月20日上午9时30分,人文学院成功举办了丹井论坛第59期讲座。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郑欣教授应邀来为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少年扎西的媒介之旅》的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文刚副教授主持,新传系师生近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讲座伊始,郑欣教授用风趣幽默的开场、讲故事的形式为在场师生开启了一场学术之旅。

  郑教授描述了一位名叫“扎西”的藏族学生离家14载来到内地求学的经历,着重阐述扎西在上海、广东、南京三地学习生涯中经历的媒介环境变化,并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不同的媒介类型在其不同阶段,对其文化适应、民族认同上所产生的影响。

  郑欣教授认为,在跨文化传播语境和媒介生态环境中,走进内地的藏族学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文化适应过程,内地的求学之旅实际上也是媒介之旅,文化之旅,认同之旅。

  “扎西”最初走入内地时处于被传统媒体包围的校园,信息接受单一,传统媒体表现出了极大的渗透力。这种媒介语境影响了人们的文化选择和生活方式,重新解构了民族认同。

  “扎西”的媒介之旅,是从未被规训到媒介的规训,从媒介的规训再到现代个体的觉醒的过程。这后面的一个阶段,是伴随新媒体出现后出现的。

  信息传播环境不断发展,新媒介提供了海量信息,多元立场,开放思想,开阔了思维,也唤起主体的反思。借助这一趟媒介之旅,“扎西”与她所代表的一类人逐步实现了个人社会化和现代化。传统与现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也在这个动态过程中相互影响。

  郑教授强调,发生在“扎西”身上的变化也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变化。面对陌生环境,学习新知识,接触多维传播,感受多元文化之后,我们都发生了转变。

  讲座尾声,郑欣教授还畅谈了对于学术研究的看法。他说,要做一个具有独立判断和批判精神的人,媒体所反映的声音应该是多面立体的。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而言,研究应该关注人本身,要把人文关怀和学术关怀相结合。他还介绍了论文《少年扎西的媒介之旅》所引发的争议。

  郑教授最后表示,一流的学问未必是晦涩难懂的,也可以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阐明一个道理,把现象描述清楚胜过一切所谓“理论贡献”。充斥理论术语而无法把现象描述清楚只是一种理论的“拼接”。叙事性日渐受到重视,但讲故事不是目的,将故事与更大的社会政治经济脉络连接起来,并且借由理论及概念的观照,才能为人类提供洞见。(文/人文学院    编辑/辛宇丽)

  讲师简介:

  郑欣,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传播社会学、乡村传播学、青年文化、应用传播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4)、一般项目(2010)、教育部项目(2009)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进城: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批判与倾听:电视节目低俗化研究》等7部。其中《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进城: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入选《南方都市报》2018年度十大好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度十大优秀原创学术图书、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