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09:06:49
来源:融媒体投稿系统


11月21日至23日,由江西财经大学主办,设计与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四届传统音乐论坛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舞蹈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20余所海内外研究机构及省内外高校10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与师生代表,聚焦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关键议题,共享前沿研究成果。

副校长阙善栋代表学校向论坛召开致以热烈祝贺,向莅临现场的专家学者表达诚挚欢迎,梳理了江财的办学脉络与发展成效,肯定了设计与艺术学院在非遗音乐研究、传统文化传承领域的成果,他期望本届论坛成为传统音乐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开幕式由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李民主持。

江西飞行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海涛指出,本届论坛是江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为传统音乐研究者搭建了交流契机,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对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意义深远,为行业树立了传统音乐传承的示范标杆。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张伯瑜指出,传统音乐的社会服务价值亟待深入挖掘,江财在该领域的持续探索令人敬佩,其研究既实现了历史传承与当代转化的纵向贯通,又达成了民族团结与社会整合的横向联动,为传统音乐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央音乐学院和云峰教授以“乡村振兴与声景港——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声音资产承袭模式为中心”为题,深度解析民族音乐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提出“音乐——承袭——应用——转化”的赋能机制,为民族声音资产的当代活化提供了实操路径。中国艺术研究院吴文科先生提出“传统音乐研究与教学的学术及学科版图亟待完善”的问题,梳理了传统音乐学科建构与学术研究的短板,明确了未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张伯瑜教授聚焦传统音乐认同建构,提出以多元性、礼乐观、重塑“现代性”为核心发展路径,为传统音乐的当代传承与认同重塑开拓了新视角。湖南师范大学夏雄军教授紧扣新版学科目录改革导向,以“新版学科目录下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结合院校实践探讨音乐学科建设的范式与逻辑,展现学科发展前沿动态。
北京舞蹈学院黄奕华教授围绕“以文化人,以舞育人”主题,从六个维度梳理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发展脉络,实现学科史研究与百年征程文化叙事的有机融合。南京艺术学院刘承华教授针对传统音乐存在形态展开本体论研究,深入辨析“事件性存在”与“作品性存在”的辩证关系,深化了对传统音乐“二重存在方式”的美学认知。
浙江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黄大同教授聚焦学术规范,从证据属性、证明力规则、成立判断方法三个维度剖析音乐论文证据失范问题,厘清主客观辩证关系并提出破局方案。中央音乐学院高拂晓教授梳理音乐表演理论的中国化发展脉络,拓展研究多元视域;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立足“双创”要求,提出六点拓展思维,为传统音乐创新提供方法论支撑。我校方晴博士则聚焦钢琴专业人才培养,探讨行业转型期职业身份重塑的逻辑与路径,给出针对性培养建议。
自由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围绕传统音乐传承创新、研究方法、学科融合及教学建设等议题深入交流,为传统音乐拓宽发展空间、塑造当代价值凝聚思路。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影响力,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贡献力量。
(文/设计与艺术学院 高雨欣 许郡兰 倪铭 杨智焜 图/刘建芳 编辑/张欣媛审核/一审姜莹二审赵旻终审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