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党委常委、副校长袁红林给经济学院师生上了一堂以“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思政课。学院党委书记邹春发主持。
袁红林从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对外开放以及中国贡献等三个方面展开。他表示,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经济增速放缓现象。2015年—2019年,我国GDP增速连续20个季度在6%—7%区间窄幅波动,这是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韧性不断增强的实际表现。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一增速是在平稳换挡下取得的,是在更高基数上实现的,是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下取得的,是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取得的。他强调,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行稳致远,中国奇迹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来源于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我国特有的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及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他说,我们始终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我国经济一定能行稳致远。
在讲到对外开放以及中国贡献时,袁红林认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以对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要继续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双边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更高水平开放。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坚持相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将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袁红林的讲座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师生们纷纷表示,听了袁校长的课以后,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坚定了自己对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图文/经济学院 黄锡琦 编辑/姜莹 审核/阮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