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2025年07月13日星期日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热议全国大学生思政大课

​  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39日,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该课程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

  院长陈始发: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是一次全国思政课教学的空前创举,是思政战线教师积极投身战的空前行动,是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空前力量。四位教师立足理论、制度、历史和文化高度,以讲好战故事为特色,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四个自信,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与青春奋斗意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成功经验,更加积极投身战疫结束后的思政课改革攻坚的战斗当中,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副院长刘晓泉:四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战思政。通过专家的讲解,广大青年学子更加清楚地认识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到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可爱的人,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战中我们党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勇气和魄力,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先进典型,为我们进一步讲好思政课增添了更多的真材实料。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些典型事例,讲好这些战故事,让我们的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黎建军老师:讲座及时,解渴,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疫情条件下开展对大学生集中教育的有益尝试。讲座的主题好,抓住了防控疫情这一能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的问题;讲座人阵营强,都是在思政教育队伍中的领军式人物,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与疫情防控动态的了解较深;讲座的方法新颖,采取线集中授课形式,学生在家就能吸收专家观点;讲座方式好,不同的专家讲解不同的侧面,各有分工,互相配合,时间不长,可减少学生疲劳感。

  刘建老师:四位专家的战役思政课,充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及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有效结合,带给了我们一堂精神上的盛宴。特别是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在讲课的时候情感十分投入,展现了强大的价值感染力,将思政课的价值导向及教育功能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我将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将疫情防控有效嵌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感染力,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

  刘涛老师:由名师大家集中开展战疫思政讲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清晰明了、简单明确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治理优势,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凝心聚力、提振人心的作用,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夺取战疫胜利

  徐腊梅老师:听了专家的课,收获很大。特别是以下两方面,一是思政课上如何谈我们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保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努力,防控工作有力开展。二是如何给学生讲责任和担当?而且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在讲课当中,冯教授把学生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和个人的前途和舞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这两者的结合中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成为新时代有为的接班人。

  李立娥老师:名师的课紧扣疫情,古今贯通、中西对照,摆事实、讲道理,结论令人信服。特别是在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治理高效中,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以人民的安康幸福为出发点,一切依靠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尤其是其中引领时代潮流,主动担负家国使命的青年们,在各行各业勇战疫情,创就大我辉煌人生,成为人民信得过的接班人等,从而大大安定了民心,提振了民众防控疫情必将胜利信心!

  唐书麟老师:四位专家结合各自所担任课程的内容,联系当前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实际,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制度的优势、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等角度给我们讲了一堂非常好的示范课,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具有启发作用,同时在这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凝心聚力、增强信心的作用,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共克时艰,夺取抗击新冠肺炎的彻底胜利

  万绍红老师:战疫素材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融合战疫素材,可以很好地传达思政价值。今天的课程告诉我们,思政课老师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把故事讲好,既要有感情,又要有理论深度。

  邱贵明老师:讲好战疫故事,说透战疫理论,理深战疫精神,要做到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中国与世界等几个维度的统一。

  高尚老师:几位专家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让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一、在今后的思政课上,要帮助学生从情感认知升华到理性思考,以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二、把专家们战疫素材中典型的人和事转变为教学案例,特别是疫情中涌现的大爱情怀、英雄精神、顽强意志等,依托思政平台,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邹心平老师:专家讲得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对自己也有启发。自己上课时则需将战疫与教材内容融合,故而在案例的选取等需花相当的功夫,得努力。

  朱清华老师:四位教授的讲解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他们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相连,用理论来分析、回应现实难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针对性。艾四林教授破解了学生心中的困惑,让学生能够更理性、更科学地分析和看待现实问题。秦宣教授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疫情中所彰显的特殊优越性,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王炳林教授让学生从历史的维度更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更加增强了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冯秀军教授动情而接地气的讲解让学生对青春、对担当、对爱国有了更直接、更真切和更深刻的理解,更加增强了学生书写自我美丽青春的强烈自信。

  许桂芳老师:四位老师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艾四林教授从在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让我们更加地理解了人权,认识到生命权和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武汉封城是正确的、明智的。秦宣教授从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四点启示,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王炳林教授则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让我们明白正确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尊重自然和规律、坚持党的领导和充分依靠群众的重要意义。冯秀军教授所谈的战里的最美青春--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引导青年不仅要在战大考中认识中国,更希冀当代大学生要大写自己的青春,做一名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四位老师的精彩呈现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给了我在教学中如何把抗故事和精神融入其中很大的启发。

  陈仕伟老师:今天下午两个小时的学习深受启发!我认为,这四位教授充分运用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的中国话语体系系统阐述如何辩证看待和怎样采取科学措施战胜这次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在这次战疫过程中,西方国家对我国所采取的措施颇有微词。而这些微词毫无例外的都属于老调重弹的人权”“民主之类的话语体系,对于如何科学地战胜这次疫情却置之不理,导致了疫情在西方世界正加速蔓延。这是典型的西方世界话语霸权。通过这次战疫充分体现了西方话语霸权的破产。因为任何话语体系的形成都必须坚持科学性;而科学性的最主要表现就是首先能够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就意味着是谬论。反观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的话语体系实现了这个目标,必然是科学的。因此,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战胜这次疫情,我们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胡南老师:2020年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的生活,并且迅速蔓延。一个多月来,人在家中坐,心情并不平静。我们感谢白衣天使们的无悔奉献,以血肉之躯尽绵薄之力;我们感叹无数平凡的人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一封封请战书,一批批救援物质,一声声鼓励呐喊,每一个中华儿女守望相助,同舟共济,风雨同行。我们一定能渡过这次难关!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在深受感动之余,我们也应当更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中国加油,世界加油!

  黄三生老师:今天讲课的老师都是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师中的名师,他们的讲课内容政治站位高、教育意义强、启发价值大,做到了以下三个结合。一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政治站位高。老师们把近段时间来,习近平总书记与抗疫有关的内政外交的最新讲话精神,融入到讲课内容中,有助于我们领会党和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结合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教学内容,教育意义强。老师们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讲话精神,以及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入。同时也利于学生运用教材理论来分析、解答现实中的疑问和困惑。三是结合现实重大问题,启发价值大。老师们把当前我国乃至整个人类所面临的新冠疫情,提炼出诸如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青年责任和担当等学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突出问题意识、致力于启发学生紧跟主流,把握大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勇于担当。

  罗贤娇老师:让人不禁感慨,我大中国的惊人的实力,一堂课让全国大学师生共享,这背后得需要多大的网络资源支撑啊!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确实是一种真正的创新,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思政课,把最新的网络教学手段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把最新的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理论联系实际;关键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能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师生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提升的机会。希望以后能四门课单独设计,尤其把教学中的重难点请专家来帮助基层老师提升。从学生角度来看,不同老师的授课,尤其是专家的授课,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提升学习。希望教育部以后能多多开展此类的活动,让优质资源真正惠及广大师生。个人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

  舒前毅老师:今天下午有幸在电脑屏幕前,认真观看学习了四位著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专家对疫情的精彩分析和深入剖析,在学理上和情感上都深深折服于专家的全面、辩证讲解,具体学习感受有如下几点:一是精心备课,素材经典。无论是秦宣老师,还是王炳林、冯秀军老师等,他们所选取的素材丰富而又有代表性,既注意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更关注到了抗疫一线各种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那一张张鲜活的抗疫人物图片和抗疫决心词语,一次次把大家带入到了武汉抗疫第一线,让听课的师生无不动容,无不敬佩。将平凡的人物和事件成功融入到了思政课堂教学之中,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刻内涵之中,水到渠成,入情入理。二是说理透彻,撼人心魄。艾四林、秦宣、王炳林等几位教授通过理论的深度和历史知识的广度,启发人们去思考一个个抗疫故事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抽丝剥茧,娓娓道来。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可以说服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以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而历久弥新。今天这四位老师对疫情发生和抗疫立场作了全面辩证的分析,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为全国大学生和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三是视野宏阔,文化自信。艾四林、王炳林和冯秀军老师等站位高远,视野宏阔,贯通古今,对比中西。他们坚定地发出了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最强音,中华文明数千年绵亘不息,蕴藏伟大的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有了国才有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等,言犹在耳,撼人心魄。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情怀,在2020年的春节期间,再一次地普遍涌现在湖北,乃至全国各地的每个角落,直至每个人的内心。

  李凤丹老师:几位专家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引用大量的案例,全面分析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充分说明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挥的重要作用,证明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的优势,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和责任感。这样的讲述方式,给我们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启示,比如线上教学的方式,未来可以作为我们线下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另外,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思政课成为受学生喜欢的课程。

  左乐平老师:认真观看了四位教授的教学,感触颇深。一是理论讲清楚了。四位教授对疫情防控从各个角度进行的讲解,见解深刻,深刻揭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把疫情防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讲的生动、讲的明白、讲的清楚。二是语言接地气了。四位教授对疫情防控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用一种很接地气的语言、用同学们明白的语言,把关系阐释的很清楚。这些语言很能够打动学生,如说:00后既会萌萌哒的,但是义无反顾地冲在抗击大疫情的最前面。等等,这样的话语是很多的。三是情感受震撼了。在这次疫情防控大思政课中,我就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使自己深受感动,深受启发,深受教益。(文/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