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职业发展辅导沙龙在我校举办,这是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中心的职业发展教育专题“酱菜职业荟”系列的第三期。本次沙龙由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玉杰主持,邀请了北京仁能达生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琳琳女士做分享嘉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部分专、兼职教师参加了沙龙。
本次沙龙为第三期,教学围绕我校2019级新生的《生涯发展报告》中对于学生个体的人格特质、发展潜能的有关数据背后的意义、这些数据对于做好学生学习引导、日常管理的参考价值进行了研讨。刘琳琳以“如何听数据说话”为题,结合2016-2019年我校新生生涯测评的数据,采用地心模型,从情绪稳定、坚韧性、尽责性、个人风格等维度,解读了我校学生的人格特质的显著特点,对我校在新生入学教育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分类指导工作,从个体辅导、团体干预等方面给出了建议:第一,有关部门协同开展有效活动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加速适应;第二,通过一些手段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减少“盲婚哑嫁”;第三,指导学生投入实践,在行动中发现自我,培养自我反思、总结的习惯;第四,加强行动指导、提升学生目标管理能力。
分享结束后,老师们就如何促进学生生涯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涂艳认为,刘老师的分享对学校基层工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但如何使这些建议能真正地落地,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统计学院党委书记叶绍义认为现在许多学生在职业目标选择上是比较迷茫的,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澄清学生的职业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法学院党委书记贺三宝则建议要充分运用好分学院、分专业的分析的学生测评数据,对学院的学生生涯教育工作会有切实的帮助。刘琳琳针对这些问题,为老师们介绍了切实有效的简单四分法及职业目标澄清七步法。
据悉,招生就业处、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中心将持续举办职业发展教育沙龙“酱菜职业荟”,加强校内外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的交流研讨,为我校学生做好职业准备提供更加专业、更加有效的服务。(图文/付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