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香樟经济学论坛第八分论坛于研究生教学楼Y103教室开展,主题生产效率与技术创新。会议由李世刚主持,北京大学汪勇、湖南大学邓卫广、华侨大学魏下海、东南大学王峤、西安交通大学王文主讲。
分论坛第一场由北京大学学者汪勇主讲,主题为“TheProductivity Effects ofVerticalUnbundingand Specialization: Evidence from the 2003 Restructuring of the Electricity IndustryinChina”。汪勇以问题切入,从1985-2002年的相关研究背景出发,以课题一体化的优势(规模经济、协调优势)与专业化的优势(加强竞争、加强自动化)展开研究,通过阅读多篇相关文献,最终分析出改革后发电部门FGIT以中位数划分,县市的重发轻供区别与整体效应产业上下游影响不同的结论。
分论坛第二场由湖南大学邓卫广主讲,主题为“Spillover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amongPeers:Eviencefrom Random AssignmentsinRoommates”。邓卫广首先提出课题研究动机,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伴创业的压力,他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家庭背景和创业行为的文献,结合湖南大学本科生的创业数据,并运用有效学号的随机分配与定型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样本控制,制定实证战略。
短暂的茶歇过后,分论坛进入第三场,由华侨大学魏下海主讲,主题为“企业工会与技术选择偏向”。他基于2013年中国买下全球两成左右的机器人,发出工会作用“集体发声”和“政党发声”的议题。他首先介绍了我国工会制度,他指出“现实中仍有不少私营企业采取‘有控制的’委派方式,但这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层的一个分支’”。最终他得出结论:工会能够显著增加企业选择劳动偏向型技术;工会显著降低了企业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应用,并在低技能劳动力占比较大的企业,工会抑制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更大;工会对劳动偏向型技术选择影响各异。
分论坛第四场由东南大学王峤主讲,主题为“住房供应约束、产业生命周期和创新分散化”。他通过一系列的构建模型和使用识别策略,得出以下结论:住房供给约束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房价对城市创新活动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将产生挤出效应;工业产业成熟度与城市创新活动是显著倒“U”型关系;缺乏弹性的住房供给将推高房价,使工业企业尚未技术完成创新活动,完全成熟时就向专业化城市转移。
分论坛第五场由西安交通大学王文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城市规模的门槛效应”为主题,展开分享讨论。他首先讲解了研究背景,即在新的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产业创新和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现有文献从多角度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有些文献得出的结论背道而驰,就此,他意识到在考察两者的联系时,可能忽略了某些重要变量,并提出三点假说。(文/经济学院 黄锡琦 编辑/宋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