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香樟经济学论坛第一分论坛于研究生教学大楼Y101教室开展,主题为高质量经济增长。本场分论坛由宋志刚主持,厦门大学傅十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石军伟、暨南大学王启超和南京财经大学余泳泽主讲。与会学者与参会学者现场交流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分论坛第一场由厦门大学学者傅十和以《The Effects of Urban Growth Boundaries on Urban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Beijing》为题展开,他围绕关于城市低密度增长有负外部性和空间断域回归,边界内外的土地开发差异的探究展开讨论。这是中国首次参照国外文献进行的研究,并在实证研究上有所改进,将DID和RDD创新结合,论述了北京城市增长边界政策实施对内对外的差异,最终得出“增长边界空间变动,政策效果相似”的结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者石军伟分享了论文《制度质量提升了国家工业发展质量吗》。他从工业部门的发展引入,分析了工业不同于农业与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其长期积累的特征。而后他又从工业发展的层次结构、制度分类方面对主题展开论述,他认为国家内部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制度,制度质量高的国家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制造方面具有优势,并通过介绍制度质量IQ的衡量标准及工业质量QID发展质量指标,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制度质量制胜观,制度的国家差异观,制度的动态结构观对推升国家工业发展质量有影响。
简短的茶歇时间后,暨南大学学者王启超以《人才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招财引智”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路径》为题,从人才资源配置偏向金融业,制造业人才流失的背景切入,回答了“人力资本是否真的偏向金融业?若是,人才配置偏向金融业会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问题,并从制造业,金融业等不同行业的视角讨论了人才配置问题,最终得出人才资源配置在各个行业呈现不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效果的结论。
南京财经大学学者余泳泽分享了《平衡中的共赢: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30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市政研究》。政府实施目标引领导向,选择环境目标约束进行研究,探究“环境目标约束与经济高速发展如何实现共赢?”问题后得出环境目标约束通过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政府行为等方面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答案。文章在指标制度、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意义上具有一定创新,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环境目标约束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的结论。(文/经济学院 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