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和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一样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学校非常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形成以艺术学院为主体,教务处、学工处、团委、人文学院等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013年,学校继续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绩。现将我校2013年艺术教育发展情况公布如下。
一、领导重视和教育机构情况
近年来,学校切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较好地把握了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操和综合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提升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成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挂帅,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工会、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公共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艺术教育的总体规划并具体部署各阶段的艺术教育任务、研究人、财、物等有关问题,指导全校性艺术活动的开展。
二、艺术课程建设情况
为了提高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学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各专业学生必须选修2个学分的艺术课程方能毕业。为保证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有序开展,我校实行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和教务处双向协作的课程管理运作机制。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负责落实开课任务、师资调配和课程建设以及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务处负责安排课务、组织学生选课等。
我们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在横向布局上,所开课程基本覆盖艺术的主要门类,如音乐、美术、书法、戏曲、影视、艺术史论、美学等;在纵向结构上,兼顾人生素养教育和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培养两个层次,充分满足广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目前我校开设了《艺术与人生》、《艺术美学》、《戏曲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影视鉴赏》、《中国画》、《园林美学与艺术》、《民间美术欣赏》、《交响乐欣赏》、《通俗音乐文化》等公共选修课30多门共计60多个学分;其中限定选修课7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任意选修课程有11门,选修人数达19467人。这些课程非常受欢迎,《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多门课程均有数千学生选修。
另外,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活跃校园文化。
三、艺术教师配备情况
我校艺术教育师资数量充沛,质量高,责任心强,一大批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奋战在艺术教育的一线。公共艺术教育任课教师共127人,占全校任课教师总数的8.12%,占学生总数的0.49%,主要来自我校的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校团委等,其中专职教师111人,兼职8人,外聘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3人,中级职称的68人。艺术师资专业主要分布在文学、美学、艺术学、音乐、美术、影视等方向。为拓展学生视野,弥补学校艺术师资专业的不足,学校每年聘请部分校外专业人员担任任课教师。学校给每位专任教师配备工作室,工作室也向学生开放,有效地提供了师生艺术实践的服务平台,为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服务。注重教材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教师申报的《学校课外艺术活动开展与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后现代课程观”下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等18项纵向课题成功立项,横向项目6项。
四、艺术教育管理情况
学校不断加强艺术教育管理,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对于艺术课程,教务处严格按照专业课程的管理制度管理,严控教材征订、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进度表制订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保证艺术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校宣传部、团委负责组织学生艺术活动,成立大学生艺术团,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种活动;艺术学院负责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指导。形成以艺术学院为主体,教务处、学工处、团委、人文学院等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校领导一直挂钩分管艺术学院,多位校领导深入艺术课堂听课,召开公共艺术教学研讨会、座谈会,听取教师与学生的建议,亲临会场给予指导评价,为我校此类课程的建设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确立了标准,使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我们按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的宗旨,通过“两层次六环节”(内容上兼顾人生素养教育和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培养两个层次,过程上通过上课、参加协会、活动、项目、比赛、社会服务六个环节)的教育模式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丰富了载体(课程、团体),扩展了平台(活动项目),提高了成效,扩大了影响,树立了品牌。
五、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情况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2013年,学校拨款15万元用于艺术展演活动。学校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3个、大礼堂3个、音乐厅、艺术楼、美术馆等公共艺术演出与艺术实践场所,总面积达到37000余平方米。艺术学院专业教学设施和场馆如舞蹈房、合唱室、器乐排练厅、陶艺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室等,也为全校学生服务。学校购置钢琴、电子琴、管弦乐器、民族乐器、音响设备等艺术教学和实践的器材,满足学生学习和活动的需要。学校图书馆的艺术图书和影像资料丰富,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课外艺术活动情况
我校一贯重视大学生艺术团队建设,共有军乐团、艺术团、器乐协会等十余个学生艺术团体。学校定期举办“一二·九”合唱节、社团文化艺术节、春之声晚会、迎新晚会、健身舞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周末文化广场、摄影大赛、辩论赛等文化艺术赛事,并组队参加江西省和全国艺术竞赛。通过这些平台锻炼学生的艺术能力、提高其艺术素养。“春之声”文艺晚会、“一二·九”合唱节、民族文化节、元旦文艺晚会、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常规活动已经成为品牌,全省大学生“五四”文艺晚会、红歌进江财等创新项目已经成为亮点。
周末文化广场是艺术学院面向全校师生打造的一项融专业实践教学(学生第二、三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思想建设为一体的多功能载体,既是学生第一课堂的延伸,又是学校党团工作(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形式,既是教师教学成果及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大舞台,又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才艺锻炼的大舞台。通过专业老师为指导、学工、行政为组织协调,定期在校园不同校区之间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展示、公共文化艺术创作、艺术交流等艺术文化活动。自2011年首次开展周末文化广场活动以来,每年组织音乐相关才艺演出及书画摄影设计等作品展播活动各有十余场,并逐年递增。活动开展以来,参与人数日益广泛,影响日益扩大。周末文化广场的开展,浓厚了校园人文氛围、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品质。活动使得艺术学院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公开课更具有实战性,使广大设计学子的设计作品更具社会性;使得广大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才艺锻炼及展示拥有更加广阔的舞台,使得参与活动组织策划的学生在组织策划、展演布置、活动组织等方面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专业指导老师、学工干部也因指导、策划、组织活动而更具创新性,充分展示出作为第二课堂的周末文化广场对于广大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实效性,成为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有力地延展了第一课堂的广度,丰富了第一课堂的内涵。
今年暑假期间我校共派出5个小分队20余人次赴江西赣州等地参加江西省“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活动,得到当地文化局、教育局、广电局等单位的高度赞扬,反响热烈。老师们辛勤的劳动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为“三区”县市区文化工作带来生机,对“三区”文化工作者素质、“三区”文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大学生中营造热爱高雅艺术、学会欣赏高雅艺术、努力提升艺术素养的积极向上的氛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要求,4月18日晚,国家十大精品剧目之一——《立秋》在我校蛟桥园北区大礼堂精彩上演。演出历时两小时,全剧主题突出,演员演技精湛,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舞台剧,不仅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同时展示了数百年的晋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启人思索,促人反思,催人奋进。来自金融学院的雷天明同学看后深有感触,“话剧讲述的不仅是一个晋商的故事,更让我感受到诚信对做人立业的重要意义。”
七、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2013年结合90周年校庆,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学校设有音乐广场、音乐喷泉等艺术公共设施,“崛起”等各类雕塑60余座,配合路标、宣传栏等,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
八、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奖励制度
学校将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并予以公开,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对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文化艺术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教师和团体,按照学校制定的《江西财经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进行评比和奖励。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将进一步加大艺术教育投入、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提升艺术教育效果,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