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在法学院学生会实就部组织下,法学院“挑战杯训练营第二讲”于信管大楼402教室成功开讲。讲座由刘先良博士主讲,法学院和信管学院的学子积极参与。
讲座伊始,刘先良博士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出本次的主题——如何进行检索与课题写作。从检索起讲,刘先良博士以材料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检索的重要地位。接着,刘先良博士具体讲解如何检索。从检索的内容——法律资源来看,法律资源包括立法、司法、法律实践等;从检索的步骤来看,分析检索课题排第一位,其后依次为选择检索工具、制定检索策略等。刘先良博士推荐《三联人物周刊》、商务印书馆或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书刊等作为索引书刊。针对检索课题的分析,刘先良博士向同学们提出关注时事热点、关注学会年会、关注期刊论文这三点建议,并以自动驾驶汽车事故责任鉴定问题为例,鼓励同学们关注时事热点。在选题标准方面,刘先良博士提出:“热点、兴趣和基础是选题的三个标准”。最后,刘先良博士强调同学们须遵守学术规范,诚信做学术。
在第二部分的讲解中,刘先良博士介绍了四种课题选择的方法——个人兴趣、学术积累、学术热点和历年题目,并热情地分享了自己做课题的选题技巧。课题论证需要严谨的逻辑,刘先良博士提出:“同学们可以从文献综述、课题结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研究计划、预算安排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证”。为避免过于抽象,刘先良博士通过比较两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申报书各自的优、缺点具体讲解了课题的论证。在师生互动环节,针对法学18级新生蔡越同学提出的大一新生该怎样在热点里发掘出观点的问题,刘先良博士建议同学们经过信息梳理后提出自己的想法。
本次讲座帮助同学们了解了资源索引和课题写作,并为他们构筑了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同学们掌握检索的方法无疑为今后的激烈竞争增添胜利的砝码;在打破死读书的僵化教育模式下,学会制作课题、论证写作无疑对自身发展以及将来的职场都有益处。这是最好的时代,同学们风华正茂更当挥斥方遒!(文/法学院 黄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