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家财万贯的父母,父亲更是因为意外事故,是一名肢体二级伤残,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残疾人。但是,父母厚重的爱和最朴实的谆谆教导,使她拥有善良乐观,自强自立,积极上进的品质。从小学持续到高中毕业的“班长生涯”,练就了女孩很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
从小到大,她就被来自党和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关怀和热情帮助包围着。政府的低保使女孩的家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学费减免以及困难补助,还有大学之后的国家助学金,使她的求学之路不再坎坷。她感受到了这份无微不至的大爱,父母教会她的感恩之心,让她坚定信念,改变贫穷命运,继而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走出县城、改变命运、播撒爱心”的朴素愿望,是女孩一直坚持刻苦学习的动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考中她以优异成绩成功考取江西财经大学法学专业,成为了整个家族唯一一个大学生。
2010年9月,她带着对大学的憧憬,肩负着父母亲人的希冀,踏上了前往南昌的征程,决定她人生的大学四年大幕渐开。
大一刚进校时,置身于各种优秀的同学中间,来自小小县城的女孩不免有些自卑。在班里算得上是最“默默无闻”的同学,没有任何职务。但是这一年的光阴她并没有虚度,她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厚积而薄发,要勤勤恳恳读书,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义工协会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了她,让她在大一一年中每天的生活,都在努力学习和做义工工作,帮助他人中,忙碌而充实地度过。作为一名小小的义工,女孩觉得自己的力量可谓是杯水车薪。只有凝聚起大家的力量,才能将爱传播的更广阔更深远。这种觉悟刻进她的脑海,在她今后竞选和成为学院站负责人以及协会会长时鼓励她,鞭策她,勇敢前行。
刚刚迈入大二时,在学校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学术节这一大赛中,她率领7名同学组成模拟公司,过关斩将,杀入8个比赛的决赛,一举夺得10个校奖,并在学校300多个模拟公司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在由共青团南昌市委员会以及南昌市学生联合会共同举办的首届达利园“营销之星”大赛中,她所带领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在全市1000多支队伍中奋勇争先,取得二等奖以及团队奖的优异名次。实践活动丰富了她的校园生活,也更让她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入社会的重要性。利用假期,她走向社会,做起了促销员的兼职。这样的经历使她深刻地明白,劳动和知识创造财富,但是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事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起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丰富多彩的课余经历不仅没有耽误她的学业,反而让她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学习动力。女孩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在大二学年度取得了班级综合加权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这项荣誉。在加强法学修养的同时,她也选修了会计作为第二专业,拓宽知识领域,努力成为一名具备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英语学习方面,均以超过500分的成绩,一次性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
在学生工作方面,大二一年担任学院外联部副部长,成功协助部长完成招新以及迎新晚会的赞助等多项工作。而且,在校级社团――江财麦庐义工协会中,担任法学站站长一职,带领法学院的义工们参与各种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义工活动。一年里在协会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南昌市二星级义工”荣誉称号。在大二期末的换届选举中,成功竞选江财麦庐义工协会会长一职,成为核心管理团队最关键人物。班级是她成长的土壤,怀揣着对班级这个大家庭的爱和责任感,女孩成功竞选了班级的团支书。整个班级在班长和她,以及各班委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逐渐凝聚成一个充满正能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她也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这一荣誉。
能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思想也在不断进步。2011年10月份,她参加了法学院党校第51期培训班,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组织培养的这一年中,她不断深入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一步步脚踏实地向党组织靠拢,时刻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2012年的11月份,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在成为预备党员近半年来,每时每刻无不在告诉自己,“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我的使命就是用自己的努力以及勤奋,从身边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影响和帮助他人”。她积极参加党小组开展的各项讲座以及实践活动,在“一对一”帮扶中,主动了解帮扶对象困难,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使他重燃自信;在血站血液告急时,带头献血400cc,起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先锋榜样带头作用。她坚信,水滴能石穿,她一点一滴的努力,定会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
大二一年无疑是精彩丰富的一年,转眼,大学生活过半,转眼来到了崭新的大三。第一学期中,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义工协会的工作当中。健全协会制度,锐意改革,轰轰烈烈展开招新工作,带领各部站长积极策划实施各种义工活动。深入社区、敬老院、特殊聋哑学校、自闭症儿童中心、脑瘫患儿学校,带领同学们奉献爱心,回馈社会,传递爱的温暖。事实证明,她所带领的义工团队力量是巨大的。协会在我校成功承办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爱心包裹”活动,筹集善款4000余元,帮助贫困山区小学生40余人,协会获得“优秀公益社团”称号。并成功发起为我校国际学院徐晶患白血病的妈妈筹集治疗费用的募捐活动,在我校麦庐校区仅3天,募集到了善款17000余元。尽管不到两万元的捐款对于学姐母亲而言,显得杯水车薪,但是,她的团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爱,在聚集,在传递。2012年末,在她以及其他副会长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协会的表彰大会暨迎新晚会,获得学校领导以及协会指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协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帮助他人传递爱的队伍中来。
三年的大学生活教会她感受爱,凝聚爱,传递爱。她用心生活,总结经验、教训,把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化为营养,把风霜雨血化为滋润,把挫折错误失败转变为垫脚石。女孩的大学仍然在继续,而现在比过去少了些迷惘,多了些执着和勇气;少了些张扬,多了些沉稳和成熟。她明白面临压力,重要的是如何承担和转化压力;她也有困惑,但从没有在困惑中停滞不前;她关心自己的前途,但更懂得勇敢创造自己的未来。生活中,她始终坚持多一些思考,多一份执着,多一点自信,少一点埋怨,少一点迷茫。
“已往不可谏,未来犹可追,理想其未远,振翼而腾飞”,收拾好行囊,迈开坚定的步伐。虽然路途坎坷,但她已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女孩将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她坚信,“明天的我,定会感谢今天拼命努力的自己!I can do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