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学院举行南昌SOS儿童村支教动员会,在动员会上,曾经参与过支教的同学们向大家详细讲解在支教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而这样的动员会已经是第十届了,早在2003年3月,金融学院在南昌国际SOS儿童村正式建立“爱心基地”,从那时起,每年都会有大批学生志愿参与到支教活动中。
金融学院学生支教的南昌SOS儿童村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慈善机构,收养了100多位失去亲人的孤儿。十年来,金融学院支教队员在这个孤单却温情的小村落中传道、授业、解惑,并与这里的孩子们一同成长。
儿童村的孩子们,自幼就失去了父母的呵护,显得多少有些孤僻,对陌生人有着很强的防范意识。参与过第一次支教的章翔回忆时说道:“孩子们都会有意无意地躲避我们,很难去接近他们。”这给支教活动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我们当时决定先放缓支教任务,与他们进行更多的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章翔说。就这让,每一批志愿者都将“心灵沟通”放到支教活动的首位,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同时也引导孩子们慢慢摆脱孤僻的性格。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为了让孩子的弱势学科得到最有效的提高,金融学院都会择优选拔一批各有所长的志愿者,对孩子进行“一帮一”、“二帮一”辅导,用志愿者的长处去弥补孩子的短处,让孩子能在这每次几小时的辅导中得到较快的进步。
水不流则腐。志愿者们还会时常开展交流会,纷纷交流支教中的心得体会,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大家就集思广益,探讨解决的办法。
此外,志愿者们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教他们乐器弹奏,教他们演讲、辩论,志愿者们还在儿童村举办羽毛球赛、篮球赛,来丰满了孩子们的羽翼。“这些孩子都很好学,但有时候自己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怕自己给不了他们所有想要的知识,”志愿者巫飞说道。
2007年的支教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儿童村的万仁妹妈妈给志愿者潘利剑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谢。信中满满的感激:那一年,他风雨无阻,只为给孩子辅导功课;那一年,他任劳任怨,只为不愧孩子的明天。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孩子考上了大学.在支教这条路上坚定走着的不仅有潘李剑,还有许许多多像潘利剑一样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让儿童村的孩子感受到了爱,学会成长,照亮了他们的未来。
除了支教助学,志愿者们还会自发组织募捐活动,为孩子们募捐到书籍衣服学习用品等物品。金融学院每年也会为儿童村里成绩优秀的孩子发奖学金。“支教是辛苦的,但却很值得”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他们在帮助孩子们的同时,也感受着一种青春热情的释放,支教对他们来说,亦是人生一笔不菲的财富。
十年支教,十年奉献,十年收获,十年成长。江西财大学子与SOS儿童村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2012届的大一学子们已接过学长学姐的担子,将在南昌SOS儿童村开展支教活动,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文/金融学院 李梅兰 刘磊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