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支教助学,主动分享,建设自我——2017年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培训班有感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怀着对支教的憧憬,对西部的向往,一年前,我成功通过学校支教保研项目,并将于今年八月前往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展开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在此期间前,我在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担任兼职辅导员,协助学院老师开展学院的各项日常工作,并在财大附中实习了两个月,学习如何教学、如何管理班级——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为支教做准备。最近,我前往北戴河参加2017年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培训班。老师们的授课,与“战友”的交流,往届优秀学长的经验分享,让我受到了启发,找到了灵感。

时代教学:让互动思维成为主旋律

“即将置身艰苦的教学环境,你做好教书育人的准备了吗?”冯加渔老师的一句提问,引发了我的思考。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农业时代,教师是壶、学生是杯,教师是印刷匠、学生是白板,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并无创新精神,随时可以被替代,这就是1.0时代,“教中心”的思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教师只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讲述给自己的学生,传授已知。工业时代,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指向学生的“学”,支教助学进入了2.0时代,思维转变为了“学中心”。教师立足学生的视角,基于学生的经验,利用学生的力量,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利用构建主义的知识观,让知识的获得只能靠学生主体自身的构建来完成,构建新知。

到了现在的信息时代,如何借助过去的教材,有效教育当下的学生,以期适应未来的社会成为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是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以接受知识转变为探究未知,支教助学进入3.0时代,“互动”思维成为主旋律,教学是师生合作进行的真实研究,教什么、学什么到怎么教、怎么学的重构,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践行。

志愿服务:担当起自己的一生

“志愿精神的核心是信仰,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分享,人生就是分享的过程,而志愿服务是主动分享,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快乐。”徐庆群老师用她的人生阅历字字铿锵地说。我们为什么要做志愿者?有人说:这世间,最有力量的是我们手中的剑和笔。虽然我们手中没有剑,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影响一批人,实现我们的自我价值。通过志愿服务,我们去到西部,去认识中国,发现中国,去了解、亲近我们的祖国,贴近生活,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宏甲老师曾说道:去吧,这就是建设你自己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买房子要看地段,建设自己主要看平台。我们去到西部进行志愿服务,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抓住机会,好好的认清自我,找到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吧,未来的我们,一定会感谢现在做的这个决定!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处长杨业功说道:“时尚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成为青年时尚。我们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奉献为体现,以友爱为基础,以互助为形式,达到共同进步的结果。”“支教是无止境的”,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张朝晖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走一走,多读一读这“无字之书”。了解国情,去知道并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支教的过程中,对自我形成一个完整的判断;最终,能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新媒体时代,信息错综复杂,做一个无神论者,拥有见贤思齐的勇猛之心,在心里埋下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种子。现如今各类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随处可见,我们即将去到大山里的小金县,那里的孩子们能够接收到的信息相对闭塞,作为支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决定让他们知道什么与不知道什么,谈论什么与不讨论什么,并且如何去讨论,未来一年,希望我们支教老师可以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形成一个良好的意识形态。

培训还有一项内容是组织大家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先生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笔著青春”让人肃然起敬;培训过程中,“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口号让我们热血沸腾。今年,2143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19年来,14000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西望!希望!(文/国际经贸学院  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