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文学院继《井冈红》和《井冈红Ⅱ——心相约》之后,推出红色微电影系列作品《井冈红Ⅲ——寻遇》。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q0769jvpa4u.html。该活动是团中央学校部和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共同主办的“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之一。
本次调研活动开展于革命圣地井冈山,在殷微微老师的带领下,以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中心为原点,调研足迹遍布大井、黄洋界、八角楼、北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盛放着井冈山精神文明之花的人文景观,感受革命情怀,学习先烈事迹,并以新时代“六有青年”的角度对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如何安放提出自己的独到思考,其展示成果主要体现为微电影《井冈红Ⅲ——寻遇》,以新媒体宣传手段与文化传播方式使井冈山革命传统在新时代中孕育红蕾!
活动以2018年8月12日的《井冈红Ⅲ——寻遇》的出品而收官,故事分为5幕,讲述女主人公对母亲的追寻,在母亲的苦心设计之下主人公途经: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黄洋界(挑粮小道)—大井—北山烈士陵园—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遇见了革命精神的内涵,遇见了全新的自己。在以“寻找”与“指引”为核心的剧情背景下,以井冈山革命斗争故事串联为明线,主人公对井冈山革命精神的不断内化为暗线,讲述了一个孩子对母亲同时也是对井冈山精神内涵的寻找与邂逅,讴歌了革命圣地井冈山对我国民族精神如摇篮一般的指导性意义,为井冈山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内涵点赞,为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在这次井冈山调研之行中,我们触摸到了井冈山革命故事中所流淌的那一份红色基因。在当代,社会思潮收到多方影响,国内外文化领域暗流涌动,青年的视界宛如一片汪洋的大海,在多元文化大爆发的背景下文化产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往往良莠不齐,在这错综复杂的文化波涛冲刷下,价值观的总舵也难免出现偏航,到底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脉搏,属于我们的精神土层要到何处去追寻?
正如《井冈红Ⅲ》中所表达的那份“寻找”一样,当下的青年一代也在这茫茫的精神文化之海上追寻一个明确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井冈山,就是井冈山精神,就是那一份“指引”与“相遇”,这个夏天,我们遇见了井冈山,遇见了革命精神,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所谓万古长明,井冈山的这一份光辉是革命先烈的热血,是党和人民用自己的身躯去构筑,灵魂去搭建,生命去守护的一份民族瑰宝,一份红色基因,一份为我们所共有的民族记忆,他是一盏明灯,是照亮民族航线的星辉,是星辉之下万千英灵手把手的指引:青年一代更要艰苦奋斗!更要为党为国家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热度!
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国家跨越的艰难险阻数不胜数,也立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如今,历史使命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青年一代的手中,我们既是中国梦的追梦者,也是圆梦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撸起袖子加油干!”唯有抱持这种昂然的劲头,唯有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筑梦之路中才能跑好属于我们青年人的这一棒!
井冈山之行在《井冈红Ⅲ》出片的那一刻已经划下了圆满的句号,但“井冈红”系列却远远没有结束,作为一个新生的文化嫩芽,根基于井冈山红色文化内核的他,才刚刚开始散发其文化魅力,相信今后本团队还会带来更多优质的红色文艺作品!我们一直在路上!(文/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