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2025年05月15日星期四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95周年 学院风采】信息管理学院

【编者按】江西财经大学以建设基础厚实、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类大学为目标,高度重视学院发展。在江西财经大学即将迎来复校40周年(建校95周年)之际,学校推出“95年江财 学院风采”专栏,在江财主页、新闻网等宣传载体、全方位展示各学院的办学特色、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打造“学院名片”,在全校营造浓郁喜庆的校庆氛围,激励江财人凝心聚力,共创一流,共筑“百年名校”江财梦。

一、学校概况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农、教育、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2008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与江西财大师生共度除夕,发表了重要讲话,并称赞说:“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激励着学校永葆奋斗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设有信息管理学院等16个教学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共5个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统计学共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

学校先后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法国南特高商、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芬兰奥卢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96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现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四个校区。占地面积共2200余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643.6万册(含电子图书280万册)。校园幽香雅静,错落有致,层重叠翠,湖光潋滟,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

二、学院简介

信息管理学院组建于1998年7月,其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经济信息管理系。学院名誉院长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数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创始人乌家培教授。现任学院领导:院长毛小兵副教授,党委书记邹春发副教授,副院长沈波副教授(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杨勇教授(分管科研工作)、副院长万建香教授(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刘德喜教授(分管国际化工作)、副院长曹小英(分管行政工作),党委副书记肖建文。

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管理决策与分析、服务计算及应用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物流工程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江西省首批高水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示范性硕士点。

学院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管理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教育部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江西省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江西省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管理决策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系列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运筹学》、《数据库系统及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决策理论与方法》4门国家精品课程,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维六化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下设信息管理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数学与经济分析系、数学与管理决策系、实验中心等教学管理机构。拥有省级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包含:江西省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数字媒体重点实验室、数据与知识工程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公共安全视频技术研究中心、数据工程与数字媒体江西省首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Web跨媒体搜索与商务智能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学院还拥有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经济管理与定量分析研究所、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金融数学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图像处理与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供应链管理与物流工程创新团队、网络应用与安全创新团队等;拥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基地、国际项目管理(IPMP)资质认证江西代理点。

学院拥有江西高校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程序设计基础实验室、现代数据库技术实验室、信息系统实验室、电子商务技术实验室、数量经济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网络协议与组网技术实验室,以及网络应用与Web服务、多媒体技术应用开发、软件开发与数据库应用3个毕业设计专用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柔性特聘教授3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6人(含外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9人,教授22人、副教授4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2人、高端人才柔性特聘计划人选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江西青年科学家4人、江西省杰青2人、江西省十大科技明星称号1人、西部之光学者计划1人,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具有博士学位68人。

近年来,学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立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社科优秀成果奖20余项;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70余篇、EI收录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学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大学有着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有20余名教师前往国外学习、研究和访问。

我院自1997年开始组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比赛,2001-2010年共获全国一等奖12项。

近几年来,学院与美国、瑞典、瑞士、奥地利、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加拿大、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几所大学有学术交流活动。有40余名教师前往美国、瑞典、瑞士、奥地利、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学习、研究、访问和讲学。

学院2009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获“江西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获“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院团组织2004年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部”称号。

学院办学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人才。

学院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学校创建一流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依托学校多学科交融的办学平台,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苦练内功,充实内涵,突出特色,科学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同类高校中领先、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信息管理学院。

学院人才培养理念: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素质提升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纲,以知识传授为目,以技能训练为用;以教学创新为体,以兴趣激发为源,开发学生潜能,增强竞争优势,培养懂管理的信息技术人才和懂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

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扬信息技术之长,悟财经管理之道。

三、专业设置

博士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中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国际的学术研究前沿,能够从事理论和实际研究,并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相关管理工程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有向实践学习、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并提升为理论的工作作风。应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及政府、企业、工程、信息或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二级学科: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及行为科学等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支持组织的决策以及创造新的价值。它对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又需要对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有深刻的了解,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下设4个研究方向,即信息与知识管理、大数据管理与知识工程、大数据安全、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

2.经济管理决策与分析

 该专业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正确地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阐明和揭示经济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经济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并针对由于世界经济不断变化所产生的新的经济或管理问题,研究创新建立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本专业现设有2个研究方向,即管理决策、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3.服务计算及应用

服务计算及应用专业以信息技术来打造全新的服务业务或改造现有的服务行业,实现商务服务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通过研究面向服务的计算,分析移动信息处理的原理,融入海量数据的分析技术,促进“以服务为核心”的价值链的良性融合,为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实施“服务现代化”重大战略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本专业现设有3个研究方向,即Web服务与移动信息处理、服务计算平台及安全、智能信息处理。

 

硕士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新兴学科。培养研究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为工具,利用管理科学理论,针对管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整体效能,全面地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本专业有以下5个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与商务智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决策、经济管理定量分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严谨科学态度、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掌握较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验技能,了解相关专业方向领域的研究动态;具有独立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与转化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本专业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大数据管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

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主要面向计算机技术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为大中型企业培养计算机应用开发、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管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工程硕士(物流工程领域)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企业物流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或其他企业培养掌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运作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与运作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复合型物流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物流决策与绩效评价、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金融。

 

本科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科技)

本专业通过修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科技类相关课程,培养具有先进管理理念,掌握金融管理基础知识与信息管理理论、系统科学方法,熟练掌握金融科技数据处理技术以及金融科技平台开发方法,具备较强的金融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和管理部门,以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事信息管理、电子支付、咨询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维护与评价等方面工作,具有健全人格、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创业人才。毕业时颁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科技)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经大数据管理)    

本专业依托学校财经学科优势,强化学科交叉,采用“厚基础、重工程、深融通、精方向”的培养模式,培养既熟悉财经领域的组织与运营模式、理解财经领域业务流程及业务逻辑,又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程序设计与算法、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与集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胜任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财经领域从事数据分析与解读、数据挖掘、产品运营策划与咨询、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管理、大数据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决策支持等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卓越工程应用型人才。毕业时颁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经大数据管理)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经济计量)

本专业采用“跨学科教育+经济数据分析+实际项目推动”的专业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既系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丰富的计算科学专业知识,又具备经济理论分析和财经数据处理能力,实现“行业就业率高、经济数据处理能力强、数学建模能力强” 的培养目标,并且能承担银行、证券、咨询、保险等相关财经行业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工作,或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中的财经信息数据管理或研究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应用型人才。毕业时颁发信息与计算科学(经济计量)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管理科学(金融风险管理)

本专业遵循“特色化管理、个性化培养、精英化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跨学科教育+金融风险管理+实际项目推动”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掌握管理科学和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数量分析技术与金融风险管理操作技能,实现 “一高两强”的培养目标,即升学率高、金融数据分析能力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强,培养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行业从事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从事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毕业时颁发管理科学(金融风险管理)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