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江财人物】达捷:乐者依心 音由心出

  

 

    【人物简介】达捷,1983年 3月 20日生于上海。6岁即随上海音乐学院徐祖颐教授学习钢琴,10岁考入深圳艺校,13岁考入上音附中作曲系,先后师从邓尔博教授和著名作曲家陈钢教授。2002年远赴德国学习音乐,师从Krzysztof Meyer等教授。学成回国后,达捷被作为高端人才引进于江西财大艺术学院任教,其作品广泛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
                               

一鸣惊人 志在四方


    达捷自小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在初中时期,他创作的艺术歌曲《白云》以及为单簧管与钢琴而作的小品《苗寨欢歌》在上音附中45周年校庆的上海音乐厅作曲系专场音乐会上公演,反响热烈,《苗寨欢歌》还被选为全国单簧管比赛的参赛曲目,并获得最佳中国作品演奏奖。1999年,16岁的达捷与著名词作者任红举合作,为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创作了艺术歌曲《看到我们,就看到中国》,无论词作者还是演唱者都无一不为乐曲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而折服,歌曲后来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选修曲目。

    2002年,达捷也像很多自小学习音乐的孩子们一样怀揣着自己的艺术梦,克服种种困难远赴德国,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科隆高等音乐学院,成为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教育家Krzysztof Meyer班上第一位最年轻的亚洲学生。在德国求学期间,达捷又一次凭借着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异禀脱颖而出。达捷的《第一弦乐四重奏》以及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的二重奏《怀古·子期伯牙》广受好评,后者更是在莱茵斯堡音乐节上反响空前。2006年10月,达捷携同教授Krzysztof Meyer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作品音乐会。2008年4月,达捷再次以考分第一的成绩考入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学院,学习作曲及电子音乐。在校期间达捷获得德国“Musik braucht Freunde”奖学金及 2013年度汉诺威音乐学院基金会奖学金。2013年10月,达捷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德国作曲专业的最高级别考核,获得“独奏家”文凭。并于2014年起连续获得第五届和第七届安东宁·德沃夏克国际作曲比赛入围奖。

 

学成回国 绽放光彩


    学成回国后,达捷作为高端人才引进于江西财大艺术学院任教,在此期间,达捷还专门为江西财大艺术团赴英演出创作了混声合唱《和咏》,作品不仅深受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也深受台湾同行的喜爱,台中教育学院的师生把这首作品不但在新音乐厅落成典礼上公演,还在之后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的交流音乐会上演唱。达捷为旅徳青年中提琴演奏家徐沛君而作的独奏曲《吟》也在德国 Giessen的首演获得成功;2017年4月1日,他获得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声乐套曲《相见何以欢》顺利结项。
    2017年5月,他应管理和运营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中方企业申迪集团之邀,创作了《申迪序曲》作为上海迪士尼开园周年的贺礼,作品由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费城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雅尼克·聂泽·瑟贡亲自执棒首演,该乐团长期演绎大师的经典之作,此次乐团132名成员全部抵沪,演奏的曲目除了第一首《申迪序曲》外,还有两首分别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从该乐团历史上演奏过的曲目来看,他们极少对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感兴趣,对当代作品也较排斥,除非是像梅西安、布列兹、谭盾这样的极富盛名的当代作曲家,乐团才会加以考虑。因此,可以说《申迪序曲》能由该交响乐团首演不是仅对达捷博士的认可,更是对其艺术作品水平的高度肯定。

乐者依心 音由心出


    我们陶醉在达捷的音乐世界中,不断追寻着作曲者与作品的千丝万缕联系。达捷作的曲往往打动人的,是他对音乐的坚持。达捷打从娘胎带出来的弱视似乎十分不幸,连达捷自己都调侃道:“别人看乐谱能一目十行,我就只能一目一行了。”但达捷也有幸运之处——他有一双对音乐极其敏锐的耳朵,著名作曲家陈钢就曾说:“这个孩子的‘音耳’几千个人里才可能出一个。”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达捷只要随性地听上一曲,就能将曲相对完整地谱出来。

    多年来,达捷热爱并珍惜自己的专业,特别注意对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积累,并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证明自己具备与众不同的能力。达捷还擅长艺术指导,无论器乐类抑或是声乐类的,经他指导过的学生有的考上了艺术类院校;有的成了世界著名女高音卡巴耶的学生;有的则顺利考入慕尼黑爱乐乐团。但是在德国学成后,达捷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国,达捷说:“我希望回到国内,能真正做点事。”“我现在有两件事要做:着手一部歌剧谱曲,还有就是想将宋词编成曲……”一谈到他的音乐之路,达捷又滔滔不绝起来……“我是从音乐中感受生活,我从音乐中找寻人生,因为音乐中本身蕴含的情感和力量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文/陈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