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青春三下乡】徐新如: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责任在心,担当在行

    

   

    【个人简介】徐新如:男,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宜丰县潭山镇院前村村支部书记。

 

    刚见到徐书记的时候觉得他真的没有干部的“样子”,干瘦的身躯,黝黑的脸庞,微微眯起的小眼睛,讲话的时候常常带着微笑,给人一脸的亲切感。然而就是一个这样貌不惊人的好同志,却为院前村这个省级贫困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经风雨无数,回家是最好的归宿

和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徐新如年轻的时候也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92年的时候进了一家瓷厂,当时瓷厂的环境十分恶劣,环境保护意识也十分薄弱,一直被认为是“三下”企业,工人们不仅要处理废水废渣,还要忍受粉尘、噪音、化学物质对身体的摧残,每天从早忙到晚也才36块钱的基本工资。而这一干就坚持了6年,待到瓷厂倒闭之后,徐新如踏上了去深圳打工的征程,在离家八百公里的异乡,新如干过几乎所有自己能干的活,然而于这个城市来说他也只是一个过客,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没有亲人,轻描淡写的背后所经历过的世间冷暖他人又怎能体会,08年由于村里毛竹加工竹地板,徐新如回家了,回到了这个养育他长大的地方,整整26年,这个一直在外拼搏的孩子长大了,虽不复当年年轻的模样,但他知道,自己已不必再漂泊。

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徐新如一脸平静,回家不是因为怕吃苦,只是因为知道走的再远,家还在这里,院前村的发展也需要他。他知道村里有无数和他一样迫于生活而远离亲人远离家乡的人,只有把院前村真正建设好了,有能力为大家提供发展的平台,才能真正带领大家回家。

临危受命,几多艰辛几多泪

新如是03年入的党,当时的村支部书记十分看重他,认为他做事十分公道,又有经济头脑,极力推荐他入了党,直到2011年临时被分到院前当村干部之前,新如都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基层干部这条路,此时正值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院前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没有什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几乎为空白,新如面临的挑战极其之大。

针对村里基础设施差,农田低产成本高,林地坡度大收入低,务工就业苦、创业难,村级债务包袱大、运转难五个方面的困难,徐新如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修路,修建三条组级公路,全长4.5公里,有五个组的巷道和入户便道;其次是水,14、15年争取到资金30万用于村民用水改造;新增变电设备;修建河岸护坡共3.5公里、水坝6处;对79栋危旧房实施拆除或修建,135栋进行立面刷白、换瓦改造;引进江西融青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扶持苗木花卉基地;毛竹低效林改造……

基层的工作繁琐又复杂,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无数次走访和考察的结果,很多工程的进行遇到了很多阻碍,不被村民们所认可支持,为此新如做了大量的工作,采访的过程中,新如能够准确的说出值班日志上自己一年值班335天,村上林地面积19300亩,户籍农户232户,贫困户17户,包括每一户家里的具体情况,有几口人,因什么致贫,全都一清二楚,用新如的话说,“我是党员干部,党员就要担起责任,不然就不要入党!”为了村里的事情,新如长期在忙碌,所以疏远了家里的事情,他自求问心无愧,对于家人却是十分惭愧。

精准扶贫,不做面子工程

精准扶贫作为近年来全国高度重视的工作,院前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开发旅游业,光伏发电,低效林改造,教给贫困户养殖技术,请贫困户担任村上的保洁员等等,在扶贫方面,徐新如大力支持,但他认为关键在精准,难也难在精准,真正落实的时候很多就会只表于形式。

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不一样,徐新如认为,对于那些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采用产业扶贫的方式,教给他们技术,帮助他们就业,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对于那些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残障人员,光靠一些资金补助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是很难得到生活上的照顾,所以只能依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将这部分人集中起来救助才是解决的途径。

同时,徐新如指出,精准扶贫建设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光是档案目前就修改了11次,这其中浪费的纸张的成本就不小了,同时基层干部疲于精准扶贫把其他事情落下了也会引起村民的不满,为此基层的干部们苦不堪言,新如打趣道:“现在要扶村干部了。”

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是困扰新如的难题,由于长期有政策的支持,很多贫困户靠着国家补助得过且过,这不是扶贫的本意,同时也会引来非贫困户的不满,贫困户的识别也是个难题,有些年纪已高的老人家中子女都在,但是子女长期在外也不孝敬父母,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比很多贫困户艰难,但是根据评选标准又不能被选为贫困户,这迟早会激化矛盾,徐新如认为,精准扶贫不应该是面子工程,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扶贫落到实处。

心系乡村,前路多坎坷

从担任村干部的那刻起,徐新如就知道自己和院前村已经分不开了,他将自己完全地奉献给了院前,每一天都兢兢业业,他总是鞭策自己尽己所能的去做的更好,院前的建设还未完成,同志任需努力,新如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担心,那就是缺少接班人。

如今的基层干部任务繁重,压力十分大,然而待遇却极其的低,村支部书记一年的收入才一万多一点,所以很少会有人主动留在基层当干部,村里的人要么早早出去打工闯荡,要么考上大学再也不回来,尽管现在有大学生村官政策,然而最后留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发展合格有责任感的党员也是一大难题,“人往高处走,这无可厚非,关键我们村里要发展起来才能留住人,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呀”新如感叹道。

尽管前路坎坷,但是只要还在职一天,徐新如就会做好每一天,就会完完全全的奉献出自己。

结束的时候,徐新如书记送给我们当代大学生两点建议:做人要诚实守信,徐书记感叹道,在80、90年代讲诚信的人还比较多,如今的人太过的功利,往往会忽视诚实守信,但其实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信敏廉毅信字当头;做事要有责任心,要积极主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凡是只要肯用心去做,总能把它做好。此外,徐书记强调,作为党员要遵守党章党规,要有使命感,要服从组织领导,要能够担得起责任,而这些,徐新如书记都完美的践行了。(文/网通社 陈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