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宜丰前线的扶贫故事

7月10日,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传媒联盟国情社情观察团启程宜丰,开展为期15日的精准扶贫实地调研工作。兵分两路,一路向新庄镇进发,一路前往潭山镇。

万坊、上塘、张家、湾溪、口溪、湖城……我们的脚步渐渐爬满新庄地图。烈日当空,蝉鸣聒噪,我们却是干劲满满;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访了各村的建档立卡户。

温暖入户,笑颜逐开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探访的贫困户中,重病、身残、缺地、缺劳动力……他们的窘境各不相同。其中,邹爷爷的故事令人动容。三十年前,身为武警战士的大儿子因公牺牲,邹爷爷白发人送黑发人。斑驳泥墙上的那张烈士证明,默默诉说着爷爷痛失爱子的悲痛。政府体察到了爷爷的艰辛,接下了照顾了爷爷的责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低保,各类补贴保障了爷爷的基本生活需要。在去年,爷爷成功脱贫,不愁吃穿,也可安享晚年。这不仅是对精准扶贫的贯彻落实,更是对殉职战士的交代。爷爷云淡风轻地回忆着往事,说到脱贫,满是皱纹的脸上便露出了微笑。握住他颤抖的双手,一股暖流涌向全身。

心系百姓,深入基层

经天纬地,运筹帷幄,纵然令人称羡。扎根基层,默默付出,何尝不值得敬佩。各位帮扶干部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不厌其烦讲解政策,第一时间反馈民情,是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罗剑锋为先天性小儿麻痹致残对象购买了一副拐杖,让其行动更加方便;周秋生见帮扶对象用水不便,便打了一口压水井,让他喝上了清澈甘甜的地下水。高进军、闻瑜光在了解到帮扶对象王桂华、幸仁英的房子漏雨后,立即找人帮助她们对房屋进行捡漏,确保贫困户住房能够遮风挡雨。“十大好人”之一,万坊村的冷书记,曾经下海经商,然而却放弃了更加优渥的生活,投身基层工作。听冷书记一一介绍19户贫困户56个贫困人口,“38-99-61”的人口构成,养猪场排泄物的处理问题,字字句句不离民生,一颦一蹙总关民情。

扶贫惠民,鱼水情深

这些天,走访了许多农户,听说了许多成功脱贫的案例。扶贫攻坚,一户户脱贫,一项项攻克,真正起到惠民效果,帮扶干部的努力不容忽视。走访过程中,我们受到了农户的热情款待,自家种的西瓜、晒好的干果、新酿的米酒……生活困难,而待客之道一丝不差,对帮扶干部的感激更是溢于言表。冷伯伯因病致贫,脊椎受伤,确定为三级残疾。上有老下有小,然而生活窘迫,捉襟见肘。受惠于产业扶贫政策,再加上帮扶干部吴继锋的细心开导,冷伯伯摆脱了“等靠要”的思想,开始了脱贫之路。他办理了银行免息贷款,推平农田,搭起竹棚,收购黑山羊幼崽,生态养殖场渐渐有了起色。脱贫之后,吴继锋依旧常常上门关怀,冷伯伯也待他如家人一般,这是脱贫攻坚的“革命情谊”。

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国情社情观察团深入精准扶贫工作前线,投身扶贫攻坚基层工作;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别样民情,感受基层干部的认真工作,紧跟精准扶贫的最新进展。宜丰前线的扶贫故事,我们在倾听,我们在诉说。(文/大学生传媒联盟 黄涵青    编辑/陈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