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坐在志愿者面前的这位老人不断重复着这句口号,黝黑的爬满皱纹的双手攥成拳头用力的挥动着,仿佛在回想四十年前的场景,他就是余江县春涛镇麻田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邹乾新,一位今年已经78岁的老共产党员。
邹乾新老人是江西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村长助理余江服务团开展“走访老党员,聆听革命史”活动的重点联系对象,老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军,因为学习优秀、思想端正、各方面表现突出,于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是一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们当时啊,入党可不容易了,大家都卯足了劲学习工作,为啥呀,因为入党就是在政治上对一个人的巨大肯定,因为入党才能干最苦最累的工作,才能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人民服务,怕苦怕累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大家都满怀着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心思,苦也是甜的。我们先递交入党申请,又经过一轮一轮的组织谈话、公示征求群众意见以及上交思想汇报,最终在党员大会上通过了我的申请。”在谈到自己入党历程的时候,邹乾新老人脸上流露出难以掩盖的自豪之情。
“爷爷,作为党员,您认为最令您自豪的事是什么?”志愿者们眼中闪烁着对于老党员的敬仰,渴望了解老人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我只是咱们八千万党员中的普通一员,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要说什么事让我自豪,那就是我坚守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个党员的承诺!”爷爷深情的回顾道:“那是1973年,因为台风引发了洪水,洪泛区即将扩大到还未收割的庄稼地,收割任务刻不容缓,每个连每天需要收割1200亩地,那个时候没有机器,只能手握镰刀收割,洪水蔓延的速度飞快,半天的时间就淹没了很大区域,部队即将面临无法撤退的险境,但是为了人民的粮食安全,部队喊出了共产党员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铮铮誓言,在3天的抢收过程中,有人受伤,有人流血,但是没有一人撤离现场,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坚守和忠诚!”说到动情处,爷爷的眼角还有泪水闪烁,志愿者们也被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全心为民的高尚精神感动。
“现在好啦,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的关怀很周到,农村的老人们每个月都有补助,各种税收和缴粮也都取消了,农村的形势是越来越好啦!”邹乾新老人谈到党的农村新政策,感慨万千。老人自上世纪80年代复员就回到家乡麻田村,助力家乡农村致富奔小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他在近30年的基层工作中,努力发扬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们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邹乾新老人说,30年来党中央对于农村工作的指示对于农村各方面的改善和发展他是亲历者,他要为党的好政策点个赞。
“欢迎你们到麻田村来,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多到农村来学习锻炼,我们老了,知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农村需要你们这些新鲜血液来建设发展!”邹乾新老人在采访的尾声,说出了他对大学生、大学生党员的期望,因为农村留守现象严重,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普遍老龄化,缺少年轻力量。邹乾新老人年近八旬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关工委工作上为关心培养下一代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现在大学生知识丰富,但是有些思想政治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希望你们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政治的学习,树立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邹爷爷的倾情讲述,体现出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高尚品质;展现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共产党员精神,这些都深深地感染着志愿者们,这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最缺少的精神脊梁。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老党员为榜样,刻苦努力,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做出应有的贡献。(文/江西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村长助理余江服务团 编辑/程志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