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师生校友风采

首页>>师生校友风采>>新闻列表

【财大人物】万树平:传道授业,师之根本

   【人物简介】万树平,1974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2011年评为教授,2013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7月至今在江西财经大学信管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决策分析、金融工程、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最优组合投资、控制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信息融合等。现任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决策研究所所长。同时,他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信息学部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2004年度获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光华”奖学金三等奖学金;2007年度获江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09年入选江西财经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2011年入选江西省高等学校第七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并荣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入选江西财经大学第三批优秀学术青年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荣获江西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入选江西省第二批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2014年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并荣获江西财经大学十大优秀研究生导师;2015年入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荣获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三等奖。荣获2015年度校“科研十强”荣誉称号。

为学正如撑上船

        “老师,在吗,您还记得我吗?”,与万树平老师的对话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展开的。此前记者也曾采访过万老师,所以算是旧识。这段时间他正在国外做有关智能决策分析研究的学术交流研究工作,因此采访工作只好在QQ上进行。然而距离与时差并不是阻碍,万老师的随和热情使本次采访进行地非常顺利。首先谈起的是他的求学求职之路,他说2005年获得工学士学位后选择了继续深造,在读博士专业专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当我问及他是如何来到江财的,万老师用幽默又充满感慨的语气回忆说“我来江财信息管理学院求职,徐院长(万老师所说的徐升华院长,早年担任过院长,但现在是学院首席教授,下同)的热情与真诚感动了我,试讲完后我立马就签了就业协议。”其幽默天真和诚恳在活泼的语调中尽显。
       万老师的主攻方向是管理决策、金融工程、数量经济,也在这些领域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曾经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江西省自然基金等10余项,已曾先后7次荣获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十强”荣誉称号。期间,万老师表示,他是从2008年开始才进入管理决策分析的研究领域。虽然步入时间不长,但其在这个领域的建树却不菲,先后发表过30余篇国际主流SCI期刊论文和数篇国内权威期刊论文。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E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CSCD、CSSCI论文40余篇,并担任《管理科学学报》、《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Omega》等20余种国外学术杂志的论文评审专家。
       万老师对人对事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说起求学求职之路不免忆起往事,“二哥和五叔是我学习的榜样,对我的人生有直接的影响。陈美英、杨汉民和熊光哲老师是我从小学至高中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几位老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令我茅塞顿开,从此爱上了学习,我真诚地非常感谢他们。在工作上,徐升华院长的鼎力支持与教诲,让我迅速成长,并且在科研的道路上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用温柔的心包容和回馈社会,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科研工作。这些是他在科研之路不竭的动力。

心之所向,纵苦不疲

       任何人的成长发展之路都是一部奋斗与磨砺的历史,万老师也不例外。“在课题研究中,经常投稿国际顶级期刊,但也经常被拒”,他轻松地笑了笑继而又用坚定地语气说“为此,我对自己和我的硕士博士生们要求是写好论文,提高创新性,目标瞄准国际顶级期刊和国际主流期刊。”
       记者很好奇为什么面对这些挫折他还能这样轻松地描述出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总有贵人相助,“在教学和科研上,徐升华院长曾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我从默默无闻的小讲师成长为教授、博导和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都离不开徐院长的悉心栽培与厚爱”,当谈及在工作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万老师回忆道“由于信息管理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徐院长建议我多往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靠,这样我从2008年开始才进入管理决策分析的研究领域。并在此领域发表了30余篇国际主流SCI期刊论文和数篇国内权威期刊论文。”
       面对科研二胡工作上的难题,万老师总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永不疲倦的姿态面对,因为热爱,所以不疲。

传道授业,师之根本

        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工作自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也。理论来源于实践,也最终要应用于实践,万老师便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谈起他的学生,他语气中的自豪和欣喜是前所未有的。“我主要开设本科课程《运筹学》和硕士生课程《高级运筹学》博士生课程《随机运筹学》。我一般采用案例引入、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课堂互动并动手做练习与思考题。”学习源于实践是万师的一个重要教学宗旨,因此“互动”、“自我思考”是他在课堂上应用的最多的词汇。
        “我所遵循的科研精神是科研向国际化接轨,我要求我的所有硕士生和博士生只能写英文论文,而且只能投稿国际主流SCI期刊。在这方面,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的11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生王强英在国际主流SCI二区期刊发表论文1篇,14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生王枫目前已经在国际主流SCI二区期刊发表论文3篇,并即将还有3篇论文录用,14级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徐改丽目前已经在国际主流A类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篇,目前还有2篇论文在国际主流A类期刊评审。”
       万树平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和自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万老师的团队正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向精英方向迈进。

科教融合团队佳

          采访完万老师后,记者非常好奇在学生眼中,他们的万老师是一种什么形象呢?于是采访了两位老师引以为豪的硕士生王枫和博士生徐改丽。

        “万老师对我们既严厉又亲切,在学术上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正如老师所说向国际接轨,所以他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严格遵循国际精神。但是在生活上,万老师对我们又非常关心。”学生徐改丽认真地这样描述她的导师。“老师上课生动形象,贴近生活,让学生都很好理解内容。说到收获,最大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严肃认真,勤奋上进。还有谦虚做人、谨慎做事。”
        学生王枫着重谈起了万老师的团队建设,“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培养,从本科就关注于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有意向读研的学生早进团队、早进项目、早进实验室。每周团队汇报的制度是将导师指导与研究团队集体指导相结合,指导学生多看文献,多思考多总结,通过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王枫学姐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导师的敬仰和佩服,“万老师自我要求严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他会组织大家坚持每周一次的汇报,这给了团队充分交流的机会。”
       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团队科研氛围,提高大家的科研积极性。团队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确实会对团队产生积极的影响。师兄师姐对师弟师妹也是热情帮助,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了团队成员的发展,使得团队每进来一批人都能迅速的进入研究领域,投入到科研当中,也使得团队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从两位学生的描述中,记者看到了一位严师。他对学术的严谨与执着,他对学生的负责与认真,以及他对团队的不懈与付出。时至今日,万老师还是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与他所热爱的学生和他所追求的学术站在一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万老师之所以能持续地在研究上有如此成就,也是因为坚持学术研究与不断学习的结果。学问唯有合乎内心的志趣方可得益。万老师在科研之路上始终抱着这样一种热情,做快乐的探索者。(图文/校党委宣传部大学生传媒联盟记者  王硕    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