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江西改革微信公众号报道我校系统集成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       ​824日,江西改革微信公众号以《江西财经大学系统集成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题报道我校改革经验做法。

  文章指出,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聚焦校院关系不顺、内外链接不畅、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突出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争创一流学科,运用系统集成思维,深入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1235”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江西重大关切、服务行业重大需求。

  文章从构建权责清晰机构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管理体系、构建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系四个方面阐述学校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与取得的成果。在构建权责清晰机构体系方面,学校优化行政机构设置,理顺学科学院关系进而推进学院分类改革。在构建科学高效管理体系方面,学校强化学科建设,完善考评体系,改革聘用制度。在构建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学校推进学生管理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实施课程改革,健全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系方面,学校加大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用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QhBNCFx6ERseRcTPKEOPA

  原文如下:

  江西财经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聚焦校院关系不顺、内外链接不畅、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突出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争创一流学科,运用系统集成思维,深入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1235”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江西重大关切、服务行业重大需求。

构建权责清晰机构体系

  一是优化行政机构设置。着眼强化改革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协同能力、落实能力,推进校内机构、编制、职数调整优化,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能延伸和条线管理,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内部组织架构。通过改革,优化出18个处级干部职数,其中正处级9个、副处级9个。

  二是理顺学科学院关系。聚焦高质量发展所需,依托学科撤并学院,增设优势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目前,已重组数字经济学院,分设信息管理与数学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财政税收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成立数字设计现代产业学院,成立省部共建联络中心、评价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出国留学预备学院、财经大数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华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

  三是推进学院分类改革。深入推进“院办校”改革,按照研究型学院、研究型建设学院、教学型学院、社会服务型学院等四种类型分别进行改革,探索签订学院建设任务、资源配置、评价考核、政策授权以及配套内部管理制度等“4+1”协商建设协议书,夯实学院办学主体主责地位,充分激发学院创新活力和办学主动性,以一流学科指标牵引,建设一流学院。

构建科学高效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学科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实施“1235”行动计划,分阶推动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进阶发展,分步推进博士点建设学科专业梯度发展,形成“三三制”“三足鼎立”学科发展格局,即1/3财经学科、1/3社会学科、1/3信息学科。出台《江西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攻坚行动方案》《江西财经大学行业高校特色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0年)》,持续推进各学科向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改造升级。

  二是完善考评体系。突出“重贡献、重影响、重质量、重实效”价值导向,完善学校高质量考核制度。深入推进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教学评价制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评价制度改革等重要评价制度改革。以分类管理为重点,突出分类评价,建立校属单位高质量考核、基层党建考核、处级干部年度考核、科级干部选拔任用、聘任制人员聘任管理等考核评价制度,校属单位及教职工个人考核指标体系,由过去的100余项,精简到如今的5-7项,通过考核“瘦身”释放发展活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改革聘用制度。强化聘期考核,优化岗位设置,赋予学院自主制定特色任务指标的权限,实现“一院一策”,确保激励性和约束性相统一。改革以来,按照能上能下、优化配置的思路,全面开展教师聘期考核,其中40人降级,低聘率接近4%,真正实现“有为才有位”的岗位动态管理。

构建自主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推进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修订《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持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推进“大学工”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学分固化”,创新育人模式。

  二是与时俱进实施课程改革。制定《江西财经大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构建以1门人工智能公共课、3门智慧课程示范课、N门人工智能融通课、100门知识图谱课程为主体内容的“1+3+N→100”系列“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加强“金课”建设和“金师”培养,加快淘汰“水课”和“水师”。

  三是健全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出台《江西财经大学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试行)》,选设经济学、经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实验班。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第二、第三课堂育人作用,丰富拓展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融合、校校融合、政校融合等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成长。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系

  一是加大科研平台建设。成立北京高等研究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深圳研究院,与省直单位联合建设专家库,围绕“1269”行动计划筹资140万元设置重大专项招标课题,为12条产业链提供“强链”“延链”“补链”对策,确保科研成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推进产学研用融合。与赣江新区进行深度合作,启动“1平台+N项目”建设。引进优质企业进驻校园,构建“科技+产业+资本”深度融合、“实习+工作”对接合作的产学研全链条转化体系,开设供应链金融实验班、济民可信产教融合班等,开启与行业头部企业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企业合作共建经费近1亿元。同时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招生规模全国第一,“虚拟现实技术”专业获评软科“A+”专业。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托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学科优势,打造要素聚合的创新生态,在乡村振兴、金融风险控制等领域建立科研方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新链接。比如,组织开展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为政府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提供决策参考;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打造“防止返贫致贫乡村振兴大数据系统”,覆盖全省约900万户3400万农村人口,实现数据实时监测与预警;与三一重工合作搭建装备制造场景采集设备,已在20余条生产线上进行部署;研发的智能导航清洁机器人已投入量产,市场占有率年均增长10%

(文/姜莹  审核/赵旻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