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学校主办江西省电子信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

       近日,由我校主办,南昌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江西省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南昌分部等单位协办的江西省电子信息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勇,校长邓辉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的各高校电子信息领域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共百余人参加。开幕式由副校长方玉明主持。

邓辉指出,电子信息学科是江西重点发展的万亿级产业,学校已布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前沿学科,并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专业,推动“数字+”人才培养。邓辉希望专家为学科发展把脉定向、助力育才聚才、深化科研合作,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升级,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南昌实验室江风益教授在《浅谈科技创新驱动新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他强调,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拓展,唯有夯实基础研究,才能实现产业升级的可持续性。

鹏城实验室石光明教授以《漫谈科研选题与课题申请》为题,结合自身科研管理经验,分享了如何选择具有前瞻性和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他提出,优秀的科研选题应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兼顾学科前沿,课题申请则需注重逻辑严谨性与创新性的平衡,以提升科研项目的竞争力。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熊辉教授在《概率跃迁:双向奔赴的创新生态与文化打造》中探讨了创新生态的构建路径。他认为,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更需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双向奔赴”,从而激发更多突破性成果的产生。

中山大学肖侬教授聚焦计算机领域,在《计算·AI+X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未来人才培养应打破学科壁垒,强化“AI+交叉学科”的教育模式。他倡导通过项目驱动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培养具备复合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以应对快速发展的技术变革。

北京邮电大学吴胜教授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分享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经验。他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通过个性化学习、智能评估等手段,可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新路径。

南昌师范学院杜建强教授,广东金融学院黄琼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亚超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梁应敞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聂建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周亮教授、邹君妮教授在《AI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圆桌论坛中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会专家从教育教学方法、动手实践、科研选题、学科交叉、基础数学技能培养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经验,为AI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前瞻性意见。

北京理工大学邓宸伟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胡卫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陶梅霞教授,甬江实验室万青教授,空军工程大学许河秀教授,华东交通大学杨辉教授在《青年人才成长》圆桌论坛中分享了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看法。与会专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从科研内驱力、科研选题与国家需求一致性、学术创新、学术交流合作、科研执行力等方面,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意见。


当日下午,分组论坛会顺利举办。分论坛一为产学研对接活动暨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二为江西省“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编制调研座谈会。分论坛1聚焦人工智能、6G通信、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邀请了刘勇、刘偲、郭裕兰等16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内容涵盖具身智能、无人机决策、三维场景感知、大模型应用等热点方向。分论坛2聚焦江西省“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编制调研,为产学研合作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助力青年学者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能凝聚起江西省电子信息领域发展的共识与合力,更能为学科建设找到突破方向、为人才培养开辟实践路径、为产业升级搭建合作桥梁,让“学科强基、人才赋能、产业提质”形成良性循环,为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文/党办校办    编辑/曾咨淇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