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广昌莲碧传薪火,临川墨香寻文脉|江西财经大学“语传情怀 言通未来”三下乡团队赴抚州地区开展地方文化调研

广昌莲碧传薪火,临川墨香寻文脉|江西财经大学“语传情怀 言通未来”三下乡团队赴抚州地区开展地方文化调研

抚州广昌是革命苏区全红县、中央苏区“北大门”,也是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而抚州临川自古文风炽盛,历代人才俊杰辈出,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文化地位,涌现出汤显祖、王安石、曾巩等青史留名的文人墨客。2025年7月24日至29日,江西财经大学“语传情怀 言通未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扎根抚州地区,开展地方文化调研。


·长征广场再出发,革命精神永传承

图 实践团在长征广场调研

7月24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罗家村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进行红色调研,瞻仰革命先烈们用热血构筑的一座座历史丰碑,传承在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长征精神。

·万亩莲池踏歌行,学子助农传莲香

图 实践团体验剥莲子

7月26日上午,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这片千亩莲池以吉尼斯“世界最大莲池”的称号惊艳世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队员沿栈道穿莲海,听村民讲述“太空莲”传奇:1994年442粒广昌莲子遨游太空,归来后亩产翻番,如今“太空莲66号”撑起上亿元产业链。随后,实践团成员卷起裤腿坐进农家小院,与莲农一道体验“指尖上的丰收”。去青壳、抽莲心、烘清香,一捧白莲在掌心完成从田间到云端的蜕变。队员用普通话直播带货,把千年莲韵译成共富新声。


·几度追忆文昌里,三寻梦回牡丹亭

图 实践团观看《寻梦牡丹亭》演出

7月27日下午,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文昌里街区,望着街区的一砖一瓦,品味着百年而不衰的戏韵琴声、茶香书气。文昌里得名于文昌阁,因水而兴,因市而盛。明清时期此处商贾云集、舟楫穿梭,是临川最为繁华的地段之一。暮色将至,实践团在灯光变换中观看了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演出以汤显祖的著作《牡丹亭》为范本,结合全息影像技术将原作中的亭、台、楼、阁等景致复现,并运用声光电技术将风、火、雾、电等元素融入演出。实践团身临其境,在走位变换与剧中人一起进入汤显祖笔下的“惊梦、寻梦、圆梦”的爱情之旅。


·抚州群贤立广场,青春接力显文光

图 实践团参观名人雕塑园

7月28日下午,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抚州名人雕塑园。占地838亩的园区依城市中轴线铺展,王安石、汤显祖、陆九渊等雕塑巍然矗立,构建了一部立体的“临川文化史”。队员沿湖畔小径缓行,听讲解员叙述才子佳篇。实践团成员们在天圆地方广场中心诵读《牡丹亭》选段,普通话与古韵交织,历史与现实在此握手。


·汤翁戏梦今犹在,推普声里续华章

图 实践团成员参观汤显祖纪念馆

7月29日上午,暑期社会实践团去往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步入玉茗堂,少年们俯览汤翁“两拒权门、一疏忤世”的跌宕人生:34岁方中进士,却因直言被贬遂昌,最终拂袖归里,以笔为刃写下“临川四梦”。展柜内泛黄的《牡丹亭》手稿旁,毛泽东亲书“良辰美景奈何天”墨香犹存。二楼沉浸式剧场水袖翻飞,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至情在昆曲声中跨越四百年。实践团成员们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词句里品悟汤显祖借儿女之情呼唤人性解放的家国担当。


·寻迹宋韵熙丰楼,追忆锐意荆公心

图 实践团参观王安石纪念馆

7月29日上午,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抚州市王安石纪念馆,在青砖黛瓦间追寻这位北宋年间“改革家”的千年足音。穿过江南宋式门楼,歇山飞檐下的“王安石纪念馆”六字遒劲醒目。实践队员们沿游廊缓行,观赏园中水榭柳影、鱼跃荷花。熙丰楼中,件件手稿、幅幅字画,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的改革胆识娓娓道来;“怀文堂”前,宋代瓷器、钱币静静陈列,诉说着先贤的经世情怀;“荆公亭”下,实践团驻足凝望王安石雕像,感受“文章节义之邦”的文化脉动。

旧址、古迹、莲海、雕塑、诗行、戏韵,数日抚州行,万卷历史书。实践团探寻了抚州的千年文脉和革命传统,将“天变不足畏”的改革胆魄、“情梦三生”的浪漫光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大无畏精神化作今日推普的火种。实践团以语为桥、以声为介,将文化融入推普活动,让推普实践焕发新生。(图文/马驭 黎嘉龙 卢丽琼 余义兵 饶震        编辑/石欧颖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