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⑤|心心乡音·润乡土:汉字课堂启童心,入户推普助振兴
7月16日,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心心乡音,筑梦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再次走进西塔学校,开展了“学好说好普通话 利国利民利大家”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学生带来生动有趣的汉字文化课堂,并深入西塔村村民家庭,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问卷调研。
汉字文化之旅,溯源千年文脉
在实践团成员的引领下,孩子们穿越汉字六千年时空长廊。从仓颉“观兽足创字”的古老传说,到龟甲兽骨上的神秘甲骨文;从青铜器铸刻的金文,到秦朝简化的小篆;再到隶书的扁方结构、楷书的工整端庄——孩子们凝神倾听汉字由图形到笔画的演变奇迹。课堂特别聚焦“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与颜真卿雄浑的“颜体”,通过书法鉴赏让孩子们感受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的独特魅力。
汉字闯关竞技,趣享语言魅力
随后,实践团成员设计的“汉字大闯关”课堂游戏将气氛推向高潮。读音关卡中,孩子们挑战多音字迷宫:“重”(chóng叠/zhòng量)、“长”(cháng短/zhǎng大)、“好”(hǎo学/hào奇)——清脆童音此起彼伏;组词关卡上演创意比拼,“海”字组出“星海”、“花海”,“光”字迸发“追光”、“闪光”,孩子们用词汇编织想象星空;造句关卡更显语言智慧,“快乐”化作“妈妈的笑让我快乐”,“美丽”生成“会讲普通话的乡村最美丽”。闯关成功的欢呼声与奖品传递的欢笑交织成歌。
入户倾听乡音,倾听振兴期盼
午后,四支实践小队深入西塔村村落农家。在挂满玉米的屋檐下,队员们与家长围坐畅谈。三年级学生小邱母亲指着手机屏幕感慨:“孩子现在普通话说得准,天天教我跟着视频学种菜新技术!”泛黄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方言与普通话交织的生活场景,也写满对语言赋能乡村的期待。调研聚焦“推普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家庭语言环境建设”等核心议题,为推普策略优化提供扎实依据。
当夕阳染红西塔的屋檐,实践团带着墨香未散的书法作品与填满乡音的问卷踏上归程。今日的汉字课堂,在孩子们心中刻下“横竖撇捺”的文化基因;深入的入户访谈,让推普扎根于乡村振兴的土壤。江西财经大学“心心乡音,筑梦成长”实践团以汉字为舟,以乡音为桨,正载着乡村孩子的语言梦想驶向更辽阔的天地。
(图文/周荟琪 万思雨 叶玮 李安然 编辑/石欧颖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