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建,男,1983年生,经济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江西省民进经济专委会委员、赣州市同心圆智库专家。研究领域为数字贸易、外资并购与就业。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国际贸易》《经济评论》等权威和CSSCI以上学术期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2部。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以及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1项,并多次参与财政部、江西省商务厅等委托课题研究。
师泽如光,微以致远;师泽若水,润物无声。从讲台到市场,从理论到实践,从科研到民生,刘建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作为优秀教师,他勤恳踏实、开拓创新;作为先进学者,他精益求精,硕果累累;作为统战工作者,他心怀民生,躬身实践。刘建老师凭借着创造性的学术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着眼教育科研的第一线,走在统战事业的最前沿。
引导方向,良师益友
“字字珠玑舞纸上,引发思考心犹碧。”谈及最初选择老师的原因,刘老师说:“当初是基于自身比较内向的性格选择的老师。但后来当了老师以后,认为老师是一件很让人自豪的事。”刘老师认为当学生毕业以后谈及上学时的老师时,能被学生记住且喜欢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作为老师也希望多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刘老师秉持着换位思考的理念进行教学。“我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同学抬头听我上课,上课更能吸引学生注意,争取学生上课能学到东西。”在于学生相处中,刘老师更多的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同学相处、交流,刘老师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大人,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引导他们去认真学习,更上进。作为班主任,刘老师认为班主任更多的不是如何管理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怎么学好专业,学好专业后如何就业,多传输经验教训,让学生少走弯路。刘老师举例他不建议学生在本科期间在外兼职,因为学生过早地兼职所得到的职位是很底层的,那么他所接触到的人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看法是会比较负面的,这会误导学生对社会的看法,他认为在本科期间最好就是好好学习,在有能力得到较好的兼职岗位时在进行实习兼职。
砥砺深耕,臻于至善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认真严谨,是他代名词,学习探索,是他的主基调。刘建老师怀着对学术科研的热爱,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不断学习新思想,探索新方向。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钻研每一个学术难题,享受一个人分析数据,钻研公式的过程,精于求精,突破自我早已成为他的习惯。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过关斩将,终换来硕果累累的资料卡。他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等CSSCI以上期刊发表20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2部,目前已主持在研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各一项。他严以律己,一丝不苟的科研形象将长远留在我们心中。“科研与教学本身并不矛盾,科研的内容也可应用于教学当中”刘老师如是说到。在他眼中,科研是个人的兴趣,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刘老师教学有方,治学严谨,对待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不同的期望,教授本科生侧重于传授知识,讲述方法,而研究生则侧重于通过与学生交流讨论,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但归根结底,学习是自己的。“学位越往上,学习越靠自己”刘老师提到。他鼓励大学生积极探索新领域,开发新思想,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做成真正的创新创业,才能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他也将怀着满腔热血坚定不移地开展科研工作,追求真理和严谨,合理平衡科研和教学,不断为学术界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
满腔热忱,知行合一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加入民进会,意味着我有了更多反映问题的渠道和平台。”面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刘老师积极建言献策,始终保持着最初加入时的工作热情。近期,刘老师以赣州家具的企业为样本,研究RCEP生效后出口政策的调整问题,以求使企业和市场获得更大的机遇,保证政府在热点问题的决策上能够对症下药、因材施政。刘老师指出,高校与社会各界应互为补充、彼此配合,“要做更多接地气的研究,着眼国计民生、放眼国际环境,为政策的推行提供数据支撑。”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统一战线的了解也越发丰满,它不仅仅是一个出现在书本上的国家政策,更是每个党外人士沉甸甸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校发展合作处的一员,刘老师凭借着对社会需求的高度敏感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始终活跃在市场和教学一线,培养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专业金融人才。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刘建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他以自身的言行和示范影响着学生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出了巨大贡献。(图文/邓诗兰 梁心谣 曾馨仪 编辑/廖邦旋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