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广大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我校师生通过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但是,我国相对低收入群体规模依然较大,尽管收入有明显提升,但收入差距的缓解速度还较慢。比如,按五分位计算,2021年我省农村居民各组的年均收入中,前20%的高收入组是后20%低收入组的5.7倍,与十年前的6.2倍相比,收缩并不明显,共同富裕的实现还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包括这次来江西考察也特别作了强调。作为革命老区,江西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低收入群体也较多,要千方百计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扎实推进老区人民共同富裕。这个既等不得,也急不得。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第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岗扩岗,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稳就业、促就业才能稳收入、促收入。和不少欠发达省份一样,我省是“重度”人口流出大省,每年人口净流出量高达500万以上,超过总人口的10%,且绝大多数是优质劳动力人口,包括优秀的高考生和大学生,这是为何?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岗位不足,就业机会不多。为此,要重视这500万外流人口的外溢影响,充分发挥他们的红利效应,引导他们回流,瞄准“接投资者回家创业、接技能人员回家兴业、接务工人员回家就业”的目标,精准提供创业就业信息,推进返乡创业带动就近就业。
第二,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对低收入等重点人群加大帮扶力度。要像“精准扶贫”一样“精准施策”,各类帮扶行动要直接“落地到户、到人”。其中几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养老和医疗:
一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要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如鼓励教师跨校流动,探索城乡教师互调机制,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挂职、农村教师到城市跟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一体化。
二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要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拓展家庭养老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专业机构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减轻社区养老服务税费负担,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探索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行动。
三是推进健康江西行动。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功能。健全重点人群医疗救助照护体系,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提供必要的照料服务。
第三,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创新共同富裕实现机制。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例,2022年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并把促进农村与农民共同富裕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表明乡村数字化是未来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为此,要强化数字乡村建设的普惠性,防止数字化领域过度的“精英俘获”现象,要注重边缘弱势农户和低收入群体数字素养的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提升数字化收益,最终通过数字化赋能来推进乡村共同富裕。(文/经济学院 曾永明 编辑/李贵超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