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校 100 周年校庆献礼,我校举办了“我与百年江财”校庆主题征文活动,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积极热情参与,充分展示对百年江财的真情实感,涌现出一批情感真挚、生动细腻的优秀作品。
东临赣江碧水,西接梅岭烟霞,北吸锦绣庐山之灵气,南纳雄伟井冈之精神,美丽的江西财经大学就坐落在英雄城南昌。
百年弦歌不辍,百载薪火绵延。常言道:“流年似水,光阴飞逝”,弹指一挥间,历史的年轮已经来到2023年,迎来了江财建校100周年华诞。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年份,也是江财人倍感光荣、倍添使命感的年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百年间无数学子在这里放飞梦想,无数诗篇在这里悄然成章,伫立在绿荫葱郁的校园,千思万绪涌上我的心头,我与江财的似水流年,亦在眼前一一浮现。
蓦然回首,往事前尘,恍然如梦。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江财工作已有二十八年。初涉江财,是通过应聘江财附中音乐教师岗位、并历经多重选拔才录取的。犹记得,当年附中校园与江财本部校区遥相对望,中间隔着一条东西走向、稍显宽阔的水泥马路。每天去附中上班,除了穿行过这条车水马龙、人流不息的马路外,还需要步行走过一条细窄蜿蜒的泥泞小道。那时的附中只有两栋教学楼,前后伫立,是一个集小学、初高中一体化的教育单位,我的到来不但承接了初高中及部分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同时还承担了附中所有中小学文艺活动的组织和编排。入校那年正值1995年,我二十岁出头,是个年轻富有朝气、爱笑、爱玩、活力四射且走路带风的女孩,阳光洒在脸上,总是一副青春无畏的模样。在学校,我经常和那些可爱、活泼、眼神清澈而透亮的中小学生们呆在一起,教她们唱歌跳舞,弹琴给她们听,陪她们做游戏,训练鼓号队,排练合唱团,编排各种各样漂亮好看的舞蹈节目,同时也组织学生参加了诸多校级、市级及省级举办的音乐活动,斩获不少奖项。2008年校庆周年晚会上,我编排了大型少儿舞蹈节目《编花篮》,那绚丽耀眼的花篮设计配合孩子们活泼的舞姿,更是为附中赢得广泛关注和好评。很快地,附中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因此而熟悉了我。每每行走在校园里,迎面而来的学生们脆生生地喊“李老师好!”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有时遇上放学时分,经常会有一大群小学生围在我身边,挤挨着我,倚靠着我,用自己粉嫩嫩的小手牵着我,用一种热切的眼神仰头看着我,有的小学生即便牵不到我的手,但凡能用小手扯上我的衣角,她们的小脸上都会由此洋溢出满心欢喜、幸福的笑容。一些小学生甚至会悄悄地往我口袋里塞奶糖、巧克力豆或者一些其他的、她们视若珍宝却不舍得吃的小零食。倘若被我发现,尽管我一再推脱,但她们依然会坚持着要我收下,特别是当我配合着吃下去之后,孩子们立马会欢呼地蹦起来,童稚的眼神里是掩不住的欢喜。还有些小学生会在课间来到我办公室,用她们奶声奶气的声音悄悄地与我分享着小秘密,然后眯眼着咧着嘴偷偷地乐着。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总是喜欢伸出手摸摸这些小可人儿的脑袋,心中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萌生莫名的感动,身为教师,为人师表,真是何等光荣和自豪!那时的我就暗暗发誓,立志要当一辈子的好老师。
俗话说:“铁打的算盘,流水的兵。”随着流年飞逝,岁月更迭,学生们一年年毕业离别,我在附中校园也历经春夏秋冬十年往返。尽管时光远去,至今的我却始终还记得那些年,那些光阴,那些青春灿烂、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依然记得在附中那排繁盛的绿树底下孩子们飘荡的歌声和纯真的笑脸,它们在秋日的艳阳下泛着光,一如初遇,闪耀在我的记忆深处。
2006年,硕士毕业之后,我被正式调入江财大学部工作,成为了一名高校音乐教师。音乐系坐落在江财麦庐园校区的艺术学院,信步走入,两个苍穹有力的大字“萃庐”映入眼帘,充满了艺术气息。走下几排石阶,是一个圆形的花坛,那里四季绿植葱郁,旁边的小园林还种有若干棵枝繁叶茂的杨梅树、枇杷树、桃子树、李子树,每到收获季节,树上便结满了令人垂涎欲滴、枝浆饱满的成熟果实。花坛后面就是呈弧形环绕的学院办公楼和教学楼,一楼二楼处就是错落排致的音乐系琴房、舞蹈排练厅、合唱教室、音乐厅等,教学楼的走廊四壁贴挂着世界知名音乐家的肖像和座右铭,入耳不绝的是琴房里传出来师生们高亢悠扬的歌声和晶莹叮咚的琴声。环顾学院四周,随处可见那些可爱的学生,或捧书细看或大声吟诵,或三两成群或独自静思,或闲庭信步或匆匆穿行,或激情高歌或醉心琴艺。看着这些额头饱满、目光炯炯的大学生,骤然间我发觉肩膀上的担子更沉了。相较之于中小学生,这是一群更青春、更有思想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正处于渴求知识、掌握技能的大好时期,而大学阶段也正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最佳阶段,我们身为人师,又该如何更好地顺势引导这些象牙塔里的他们呢?带着思考,我很快地便投入到大学教育工作中。
来到大学部,我愉快地承担了系里安排给我的教学任务,即音乐系钢琴课和全校公选课音乐鉴赏的教学。钢琴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科,教学内容设置因人而异,即根据每一位学生实际掌握的钢琴演奏技能实施教学,一般采取是一对一,或一对二、一对四的小课教学模式。而音乐鉴赏课程则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的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上课时常常是不同年级、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同学集聚在同一个教室,聆听并享受音乐,体验并感悟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治学育人,不忘初心”的精神,钻研教材、详备教案、设计教法,努力站在学科的前沿,采取生动有趣的案例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虽然辛苦,但我乐此不疲。经过课堂的互动问答、讲授指导,师生间也结下了深厚的亦师亦友的师生情缘。每当学期末,学校开放下学期选课时间段时,音乐鉴赏课程总是异常火爆,没几分钟选课人员就满额,经常听到有学生遗憾地说:“就差那么几秒,就没选上。”“老师啊,你的选课人数要扩容啊,人气爆棚啊!”听到这些,我总是会心微笑,身为人师,还有什么比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更令人欣喜的呢?随着教学的深入,之后我还开设了其他的本硕生课程音乐文学概论、音乐艺术管理专题、钢琴艺术史、钢琴文化专题、经典音乐作品解读等,受到学生们的欢迎,由此也获评“师德标兵”“教学十佳”“金牌主讲教师”“我最喜爱的导师”“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2011年,学院让我担任11级音乐2班新生班主任,这个班有36名学生,分别来自于全国各地。为了追逐心中共同的音乐梦想,这些学生天南海北地汇聚于此,囊括了声乐、器乐、舞蹈等多种专业。初次遇见他们,是在酷暑未消的九月,学校为迎新在各校区搭建了新生报到现场,艺术学院也在麦庐园的生肖广场撑起了遮阳的凉棚,摆放了桌椅,我站在凉棚下按捺不住激动,期待着新生们的到来。当班上的学生一个个拎着行李,拖着厚重的拉杆箱,风尘仆仆地走到我的面前时,我心里真的是满腔欢喜。看着他们咧着嘴、腼腆地笑着,做着自我介绍,虽然旅途的劳累让他们略显疲惫,但是未脱稚气的脸庞上,眼神依然晶亮,甚至眼底带光,闪现着聪颖活泼、不甘服输、英姿勃发的朝气,特别是嘴角那上扬的一抹浅笑让我瞬间就喜欢上了他们。这群学生的到来,也让我焕发出更加积极地、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让我拥有了初为班主任的全新工作体验。我深知,这些学生初涉大学校园,一切懵懂无知,充满好奇和探询,稚气得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的弟妹,需要我一步步扶持、引导着他们成长,陪伴他们走过生命中最青春的光景。带着这份使命,四年间我陪着他们,在寝室谈心,在操场陪跑,在班会上交流,在琴房里深聊,在文艺舞台上鼓劲,在运动场上加油,有时也会约着一同去学校后面的小摊贩那里买些麻辣烫、煎炸小零嘴吃着,岁月无痕,光阴如水,日子过得顺畅而愉快。大学校园的历练和打磨让这群学生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友善、相亲相爱”的班集体,他们经历了摸爬滚打,感受着波折和幸福,他们迎着风,沐着阳,仿佛早春的笋尖初初冒芽便在大地的舞台上恣意拔节而长。这四年,他们刻苦好学,求真上进,积极参加各类校园社团活动,舞台上、排练厅、运动场挥洒着他们辛勤的汗水,送戏下乡、乡村支教、孤寡老人陪伴奉献着他们无私的爱心,辩论场、擂台赛、PK台留下了他们睿智的语言,社会调研、科研课题、创新创业实践闪现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厚积薄发,历经种种,我班上这群雏鹰终于展翅翱翔于澄碧的蓝天,并获得诸多殊荣,尤其是那块由江西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西省委共同颁发的“江西省先进班集体”的金色奖牌就铭刻着11级音乐2班曾经的辉煌。斗转星移,光阴转瞬即逝,还未等我细细品味,四年之后的毕业季便如期到来,一切都太匆匆,我内心满满是不舍与留恋,仿佛与这些孩子们才刚刚结识,转瞬就要各奔前程。然而,“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纵使万般不舍,我也必须挥手作别,让孩子们乘风劈波,踏浪前行。而今,流年似水,这个班的孩子们早已走出校园,奔赴在祖国各个角落,成为了为社会添砖加瓦的奋斗群体,也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每年教师节、我的生日,学生们的祝福便如雪片飞来,上面写着“师恩难忘”“霜姐,我们想你,祝您永远快乐”等祝福话语。每当于此,我内心的幸福感无以言表。我爱教师,我爱教师这个岗位,因为正是这个岗位赋予了我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幸福感和荣耀感。
现如今,我接任高校教师的接力棒也已经十余年,本着“兢兢业业、踏实努力”的原则,我不断守正创新,开拓进取,2009年评为副教授,后担任硕士生导师,门下指导了近30个研究生。为了更好地让研究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我多次带领学生深入抚州、鹰潭、萍乡、婺源、上海等地开展社会调研,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各类演艺项目,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萍乡春锣的保护与传承,有效地促进了院企合作,深化了产教融合,更助推了学生们的专业发展与内涵提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图为:【2022年,李霜与三位音乐研究生毕业合影】
来到大学部,我还先后担任了音乐系教工支部书记和研究生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参观走访方志敏烈士陵园、八一起义纪念馆、共青城胡耀邦墓等,参加志愿者活动,抗灾募捐,争做公益,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我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高校优秀基层组织书记”和校“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所在支部也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研究生校板支部”等荣誉。
回望过去,我站在教师这个岗位上,30年的从教生涯迎来送往着一茬又一茬的学生。此刻的我,在纸上洋洋洒洒地信笔写来,满屏文字里是叙不尽的往昔。如今,随着2023年的到来,江西财经大学迎来了建校100周年的庆典,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年月。春华秋实,薪火相传;夙兴耕耘,弦歌不辍。岁月于我,倏然而已,点点滴滴,汇聚成喜乐平安;100年于我江西财大,则是华彩奕奕,灿若星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记得,在江财麦庐园校区明德广场上伫立着几座巨石,上面用篆体刻就了“信敏廉毅”四字江财校训,虽历经时光的冲洗,却更彰显出一种古朴庄重的气韵。“信”,乃言而有信;“敏”,乃敏而好学;“廉”,乃廉洁知耻;“毅”,乃坚忍弘毅。面对时代风云,我们要携手并进,踔厉奋发,恪守“信敏廉毅”的校训,秉承“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传承中华文脉,弘扬江财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创建美好校园。
桃李不言满庭芳,弦歌百年今又始。伫立于时代的潮头,我衷心地祝愿美丽的江财在今后的似水流年中宏图更展,再谱华章,厚德载物,更铸辉煌!(图文/李霜 编辑/李贵超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