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刚刚从高中校门走出的学子,我想我有资格谈谈我对这三年光阴的奋斗历程。高中三年,每一年我对自己的状态都有新的认识,高一学期的懵懂,高二学期的用功,高三学期的全力冲刺,最重要的是我对班主任这个名词背后所带的责任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是因为有了她的存在使得我从刚入学的倒数,最后高考荣获全校第二。
一、懵懂
刚入班级的我,与许多人不同,他们很多都是本校初中部升学的,成绩都不相上下,而分座位的时候又按成绩分,当时我的成绩应该算倒数,就坐在班级最里面的角落,当时心里多少有些不舒坦。开学的第一堂课,每位老师的自我介绍都独具一格,让的影响最深的是班主任的学历之高和她那自信的“演讲”,因为在普通城市的普通高中的班级里面很少听说有“985”学校毕业的老师,当时的我都不明白985是个什么概念。平时课上,我有认真听讲,但我却还是忍不住睡着了,久而久之,成绩自然跟不上,和我一样的人很多,于是班主任开始每天多次强调“不懂就问”的重要性。为了我们能多问问题,她就安排6位任课老师的办公室在隔壁,但开始的我因为比较胆怯不敢进去,但由于自己对成绩的追求和班主任的每日强调就硬着头皮进去了,但因为我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成绩仍然没有较大起色。
二、用功
进入高二了,我明显感觉到学习变得异常吃力,各科成绩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但高二上学期我还是和高一状态差不多。故事的转折发生在高二的暑假,老师经常说假期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期,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在暑假开始预习物理,数学部分学习内容和巩固前面的内容,那个暑假我找了一个同学和我一起每天准时学习,两个人在别人在娱乐消遣的时候抓住时间,补足彼此的短板,我们比拼谁即做的快正确率又高,这使得我们高二下学期学的没有那么吃力。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我们采用和在学校一样的学习模式,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这两个月让我发现了学习的乐趣,让我改变了之前“学习很枯燥无味”的看法。
进入高二下学期,也意味我们一只脚步入高三,很明显的班级上的学习氛围突然变得很浓厚,对于没有跟上脚步和偏科的同学,班主任会单独叫他们去办公室,去为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我当然也在这个名单中。开始的我也很配合她,过了个把月就断了。她就马上开导我,这无疑是增加了她工作量,但是她给我的感觉是好像从不会疲倦。同时她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会关心,不敢说每个课间她都会来辅导同学,但她能保证她尽自己全力去认真对待每一个同学的提问。
节假日时她也会为全班准备小礼品,自从意识到她不仅只在意我们成绩的同时还更关心我们的生活状况,我开始反思之前为什么没有认真对待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从那以后我放下了平时的许多娱乐活动和那颗浮躁的心,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去试着总结每一次测试中犯的错误,开始做笔记,开始去几乎没去过的书店购买相关题型的书籍,开始坚持反复练习、打磨,直到下次考试考到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我不理解的问题会及时和成绩优秀的同学交流,要是遇到他们也无法解答的,我们会选择去询问对应的老师,这时的我才意识到去问问题并没有什么丢人,反而是不懂装懂的人才是那个“装睡的人”。
高二下学期的时光就在上课、做题、问题度过,最终在高二期末考试中,斩获班级前10名。当然在这个暑假也没敢闲着,自己也做了一个时间表,那时我也开始试着不用同学监督,试试看一个人是否能够安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因为我明白一个人只有当拥有自制力的时候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想放弃的念头,但我都会咬紧牙,坚持下去,同时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拥抱”难题。
三、冲刺
时间来到高中的最后一年——高三学期,开学一段时间我就发现同学们在课间没有了往日的嬉戏吵闹,而是心中有一种高考迫在眉睫的紧迫感的去迎接这个新学期,就连平时要好的同学也很少说闲话。开学没多久,我家中出现了一场令我难以接受的意外,我失去我最亲近的母亲,当时对我打击如山倒,班主任和同学们得知消息后也是来开导我,同时向学校申请为捐款,每位同学老师都伸出了他们热情的双手,将我从绝望的深渊拉回了学习的前线,我也不曾忘记她对我学习成绩的期望,我明白她也不希望我为此荒废了学业。于是我更加努力去追赶比我更优秀的同学的脚步,每日都有规划的进行着学习和自己的计划,针对较差的科目(语文、英语)上课坚持听讲,将课上内容消化,适量做题,针对有优势的学科,适度冲击难题,下课去老师办公室追问,直到融会贯通。高三这一年,我变得更加独立、自主地主动去学习,虽然这个学习习惯没有让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但我获得了一种比成绩更重要的能力。
高中三年,我有如今的成绩,得益于班主任的管理和自己的上进心。王小波曾对李银河说“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而我像对我的部主任说“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重重困难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棋”。
(文/信管学院 大数据 黄志诚 编辑/王沁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