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线上教学案例】财税法

  ​编者按】疫情突发,全校师生迅速反映,立即应对,为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到“停课不停学”,从3月21日起,学校暂停线下课堂教学,实施线上教学。通过学校周密安排、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做好线上教学实施的方案,准备线上作业内容,线上讨论话题,提前告知学生线上教学内容和平台信息,搜集相关资料,做好线上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特色,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实质等效。为展示教学成果,现官网将线上教学特色课程予以展示。

  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财税法系共担当

  ——疫情期间《财税法》课程网络教学情况汇报

  今年3月,南昌地区的“新冠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对民众的生活产生多维度的影响,对高校师生而言同样如此。疫情既是困难也是命令,为了落实好教育部和学校“推迟开学不停学”的要求,按照教务处和学院的指示,财税法系以及《财税法》课程组的老师迅速行动起来。财税法教研团队利用早已建立的微信群,就开展网络授课相关事宜进行充分的沟通与讨论,明确分工落实任务,现就《财税法》课程网络教学情况,向教务处作如下汇报;

  一、课程团队简介

  《财税法》课程由法学院财税法课程组负责,任课老师均为财税法课程组的资深骨干教师,具有丰厚的一线教学经验,一直以来,教学效果均受反馈良好。近年来,开设该课程的老师主要有:

  朱丘祥教授、聂淼博士、余鹏峰博士。

  二、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目标及性质

  《财税法》是法学院面向本校法学专业学生选修的法律通识性课程,旨在使法学专业学生充分了解、掌握与财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课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国家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具有体例新、资料新、方法新的特点。课程内容包括:财税法的基础知识、税法总论、所得税法、流转税法、财产税法、税收征管法等。

  2.课程学分学情

  该课程共计32课时,2个学分。因为该课程涉及与财税专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一直以来受到学生的青睐与认可,近年来选课情况火爆,学生选课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该学期也应学生要求,在原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班级和人数的扩容)。

  三、教学设计

  1.最新版教材以适应时代发展

  为了保证该课程的时代性,使用最新版教材《财政税收法》(第8版),由刘剑文、熊伟教授主编于20199月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全新教材在编排体例,内容等方面均焕然一新,主要体现在:①优化税种分类;②个别章节内容的增加和补充;③篇幅精简,方便阅读。

  2.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及网络授课计划表

  针对新教材的改变,也为了适应网络教学的要求,课程组在开学前夕,重新制定了该课程统一适用的教学大纲,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标准化。

  3.针对课程受众群和网络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定制

  课程组充分考虑本课程是面向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法律通识类课程,在课程讲授中,进行了诸多个性化定制:充分了解学生,结合网络授课的特殊性,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循序渐进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施(具体教学过程)

  1.课前对教学大纲、进度表、课件等相关文件上传进度进行检查

  在网络授课开展之前,我们对相关认可老师进行的资料上传的仔细检查,确保相关教学资料准确上传。

  2.授课老师按时到岗到位

  课程组所有授课老师,均积极调整状态,保证以饱满热情投入网络教学工作中,每堂课程均按时到岗到位,授课老师普遍采用语音直播+PPT共享投屏+线上答疑的模式进行网络授课。

  五、教学效果

  因为该课程所采用的网络教学模式更接近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的接受程度较高,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也能够有针对性的设置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教学效果总体反馈良好,能够较好保证教学质量

  课堂中,发布的相关讨论案例,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回应,有些学生也会积极提出问题,就知识点进行延展。

  然而,目前的网络授课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六、教学反思

  1.网络授课的局限性

  网络授课受到平台和网络两方面的影响,从师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因为网络教学时间段的相对集中,平台无法登陆、视频无法播放、卡顿、延迟等现象时有发生,客观上影响了网络授课的流畅性和有效性。课程组老师针对该情况及时进行调整:①备用平台。在学校教学平台负荷量过高,时有瘫痪的情况下,及时利用第三方平台(QQ、微信、腾讯会议等)进行在线教学;②保障课程及网络流畅度,普遍采用语音在线教学+文字讨论的方式进行。

  在线网络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必然成为未来高校教育的可选择方式,但其有赖于网络渠道建设的大量投入,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制约网络授课的有效性。

  2.网络教学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疫情期间,学生对所有课程均采用网络授课进行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感,从而对学习效果产生负向作用:①宿舍学习环境相比教室学习环境,在营造学习氛围上必然有所差别,部分学生反映,在宿舍环境更优渥,很容易产生惰性,自我学习的节奏难以良好维持。还有些学生因为宿舍客观条件所限,很难保证有安静的学习环境,上课专注力受到影响;②网络授授课相比课堂面授,很难保证和老师的直接互动,缺少监督,上课容易不专心,并且,一周课程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或手机,更容易出现视力疲劳和身体疲倦;③疫情期间的网络授课,学生普遍认为相比原来,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更多,负担过大,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方式,大学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疫情期间全面实行的网络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将目前大学生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之问题放大。

  3.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保证课程纪律以及教学效果有效性

  对于大部分老师而言,完全采取网络授课方式,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与尝试,必然存在经验不足之情况,在收集老师们的授课情况时发现的问题是:①如何确定真实出勤率。目前老师都是在开课前,利用学习通APP进行在线签到,但个别同学在点到后就进行“挂机”,实则在做与课程无相干的事情,仅通过线上,对此种情况难以进行实时监控,如若认真甄别,必然占用更多的课堂授课时间;②网络教学的“虚拟感”如何克服。虽然网络教学能够做到即时通讯,但相比传统的课堂面授,隔着屏幕必然产生距离感,对授课老师而言,面对冰冷的屏幕容易弱化“激情”,对学生而言,屏幕另一端的老师缺乏足够“震慑力”;③互动的有效性如何协调。为了缩减网络授课可能产生的“虚拟感”,网络授课可能需要增加更多互动场景,但这样可能占用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打乱教学计划,此外,如果多人互动,对秩序的维护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同时开麦,同时讨论,有很大的网络杂音,还有可能出现延迟,语音断断续续,授课老师可能还需要兼顾同学的打字探讨部分等)。

  疫情期间的网络授课模式是一种现代教育方式,倒逼老师们去适应新事物、新方式,必然是一种有益探索,当然尚需一个过程。

​(编辑/舒佳珠    审核/姜莹  赵旻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