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学术江财

首页>>学术江财>>新闻列表

南京大学教授开展线上讲学


  116日上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海燕教授在线为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作为行动的记忆——集体记忆研究的另一种可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尹忠海主持,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专业350余名师生代表聆听讲座。

  周海燕以两张美国新闻图片为背景,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集体记忆。她梳理了学界内对集体记忆的相关研究文献与基本视角,从“集体记忆”的操作性定义、集体记忆的经典研究路径以及记忆如何实现连接和行动:记忆研究的另一种可能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周海燕从辨析记忆实践的主体、行为和客体三个角度,充分阐释了集体记忆的操作性定义。她指出,在研究中不能忽视主体的存在,或是简单地将“国家”“社会”或“集体”作为主体悬置于记忆实践之上,比起记忆最终形成的“形式”,更应该关注记忆形成的过程。同时,我们必须关注群体中的个体记忆的相关问题,深入考察在不同社会语境下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互动过程。

  周海燕从两个经典的研究路径对集体记忆的研究作进一步的思考。第一是记忆研究的历史学路径。她以沃尔什、马克布洛赫、霍布斯鲍姆及弗里德伦德尔等四位学者的观点为依据,指出该路径重在考察“真实的”历史与某个群体所建构的记忆之间的区别,以凸显“历史真实”。第二是记忆研究的现象学路径。该路径是集体记忆研究中除了历史学路径外最为经典、成就也最为丰富的研究范式。它奠定了从现象学路径进行记忆研究的基本模式:重在考察承载集体记忆的符号、象征如何因应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进行再构建的过程。

  在讨论到当前热点新媒体与集体记忆时,周海燕特别指出,“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让人们看到了行动者网络理论为集体记忆研究打开的另一重可能”,即第三条路径。同时,她提出记忆研究的核心问题:记忆分析的恰当单位是什么?究竟应该是个体主义的还是整体主义的?并对弗洛伊德事件所引发的种族压迫记忆之争和随后的一系列全美政治行动进行分析。进而,周海燕提出有必要对“作为具有主体性的行动者,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里,我们将如何基于对当下的认知去记忆和反思过往,我们又如何为更好的当下和未来而行动?”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讲座最后,周海燕耐心解答了大家的问题。尹忠海对讲座中“文献的丰度、学科的跨度以及观点的态度”与周海燕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赵姝欣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

  【延伸阅读】

  周海燕,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特邀研究员。2013—2014年哈佛燕京访问学者;2016年香港大学短期访问学者;2017年德国弗莱堡访问学者。研究集中于集体记忆、文化社会学、当代中国研究和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领域,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6项,出版专著3本,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开放时代》《现代传播》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15年获新闻传播学“国家级学会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