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以来,外国语学院制定各专业就业工作推进方案,不断丰富就业手段,拓宽就业渠道,积极主动探索出“拓源头、搭平台、抓精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全力以赴促进学院2021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拓源头,让就业资源“活”起来
为了切实做好学院就业保障工作,提升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外国语学院自三月份以来联合新东方、深圳前海浩方集团、黑白调等多家企业组织了专场招聘会活动,4月21日,作为牵头单位之一举办了“琢立人才麦庐大型招聘会”,为外院学子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先后与尚首教育、学而思网校签约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与南昌VR产业基地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针对大三学生,举行实习动员大会,提升学生们的求职能力,调动学生实习就业的积极性,为外院学子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夯实就业基础。
搭平台,让就业能力“强”起来
依托就业需求调研数据,学院了解到学生们对于基层就业、求职技巧和面试技能的提升、考研经验的获取有着迫切的需要,在全校范围内率先采访收集向朝双、黄政政、彭佳钰等基层就业典型的事迹材料,进行积极宣传引导。学院微信公众号开设“考研学子有话说”特色栏目,邀请成功上岸优秀毕业生分享考研经验干货。通过新闻网、公众号等多平台进行宣传,帮助学生明确考研目标,学习贯彻国家当前就业政策,广泛宣传应征入伍、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从平台搭建到栏目设计,外国语学院建立完善的就业观引领体系,重视“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浸润,引导学生建立起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
抓精准,让就业信心“立”起来
学院定期召开毕业生班主任就业工作专题会议,了解和跟进就业工作实时进展;毕业年级班主任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联系摸排,了解同学的就业需求,采用“群体动员+个体沟通”的方式,在“家长群+学生群”中两手联动做工作,让家长与学生们都合理调整目标期望值,先就业,后择业,真正行动起来。
对于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群体,学院对症下药,实施个性化指导,开展“一帮一”活动,院领导带头,主动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同时,学院指派经验丰富的老师,加强对“建档立卡”毕业生、双困生的就业指导。学院“双困生”朱顺利同学由于自身性格内向,在求职过程中屡次受挫。就业专员刘素媛老师多次到宿舍与其沟通,线上随时解答其困惑,帮助分析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打消其心理负担,学院创新工作方法,安排与之熟悉的学生干部带领其一起前往专场招聘会现场求职,从最初无人问津到收到多家单位面试邀约,经过近5个月的追踪指导,最终成功就业,重拾信心。
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健全组织保障、实习实践、讲座培训、走访调研的基层就业工作体系,持续高质量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齐心协力开创学院就业工作新局面。(图文/外国语学院 刘素媛 曹玺文 编辑/姜莹 龚南一竹 审核/赵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