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格物致知,信敏廉毅

  “信敏廉毅”乃江西财经大学校训,由时任江西省商业学校的第二任校长罗静远先生于1927年首次提出。“信、敏、廉、毅”四字典出《论语》,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涵盖了当今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经过深刻思考,我认为“信敏廉毅”与朱熹的主张“格物致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当圣人,“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这里的“天理”主要是指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人伦”、“圣言”、“事故”则是天理的阐发应用。朱熹有言:“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他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只把精力花在草木、器用的研究上,那就如象散兵游勇那样,回不到老家。

  既然“仁义礼智”是天理,我们可否认毫不夸张地说“信敏廉毅”也是为人之信条,做人之哲理?我们有理由相信,“信而达礼,敏而好学,廉而知耻,毅而弥坚”这十六字法则中蕴含着无穷的哲学智慧。

  “信”的本义是求真、守诚,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信守承诺、履行诺言等含义。“信”的关键是“信守承诺”之“信守”,“履行诺言”之“履行”,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把自己的承诺付诸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守住“诚诺”,践行“诺言”。

  深入分析,“信”是对真理的坚信,要求追求者有坚定的信念及对科学持之以恒的追寻,还需拥有对自我对目标的信心。有诚信有信仰有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至于“敏”,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学习需要敏锐的眼光、机敏的头脑、灵敏的反应,但这不意味着只有高天赋的人才可以学好。唯有用心领悟知识的奥秘,体会知识的乐趣,才不至于呆如木鸡或者反应迟钝。

  其实“敏”的本质是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若只是被动式地将知识塞进脑中,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若对知识乃至对世间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兴趣了解、琢磨,渐渐把好学变为一种习惯,最终便能取得良好效果。

  廉耻是中国优秀社会基本价值规范中的核心内容,古人云:“耻可以全人之德。”因为内心一直坚守正直无邪的节操,才知同流合污、损人利己、卖国求荣乃羞耻。“廉而知耻”即有廉洁的操守、廉正的心地、廉隅的性情,行端影正。生而为人,唯有做到心正、身正、行正,才能被社会所认可。

  “毅”意味着有弘毅的品格、坚毅的作风、刚毅的心理。失败在所难免,挫折不可避免,所以我们需拥有一战到底的决心,奋勇向前的激情,以坚毅为盾牌,用青春的汗水铺路。古有悬梁刺股、卧薪尝胆,今有千万贫困学子依一盏寒灯圆名校梦,有戍边战士顶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保卫人民安全,有数千医护人员没日没夜保障全国人民健康安全……

  归根结底,“信而达礼”即实事求是,追求科学,“敏而好学”即善于学习,不断创新,“廉而知耻”即尊重科学,恪守规范,“毅而弥坚”即锲而不舍,刻苦钻研。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便应将“信敏廉毅”与“格物致知”结合起来,共同塑造健康人格。(文/国际经贸学院 易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