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日常维护
一、公共区域
范围:校园、门厅、台阶、走廊地面、墙面,校内道路,洗手间,景观带,人工湖,广场,垃圾桶等。
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
共建单位:校属各单位
二、专门场馆及附属单位
范围:校内各类体育场馆及设施,图书馆,礼堂,报告厅,医院、附中等附属单位整体环境卫生。
责任单位:体育学院,图书馆,礼堂、报告厅的管理单位,校医院、附中
共建单位:后勤保障处
三、办公室、教室、寝室
范围:办公室,办公楼,教室,寝室
责任单位:各办公室、办公楼使用单位,教务处,学工处
共建单位:后勤保障处、资产管理处、各学院
四、食堂和商业经营场所
范围:食堂、餐饮经营场所,打印店、超市、便利店等各类商业经营场所。
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资产管理处
五、建筑垃圾、办公家具报废清理
范围:校园建设中产生的垃圾,报废堆积的办公家具、学生宿舍家具等
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
共建单位:校园建设处、资产管理处、保卫处
六、校园周边环境
范围: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
责任单位:保卫处
共建单位:后勤保障处
第二部分校内活动管理
一、校内交通及车辆管理
工作内容:制定校内交通和车辆管理办法,加强巡逻,排查校内出入可疑人员,消除治安隐患。
责任单位:保卫处
二、安防设施管理维护
消防设施日常维护管理,保持疏散通道或消防通道畅通。做好防火、防盗、防骗等工作宣传,设立标志和警示语。
责任单位:保卫处
三、校园活动及宣传物管理
工作内容:校园活动按业务归属履行报批手续,宣传物经审批后备案。
责任单位:保卫处
共建单位:党委宣传部、学工处、校团委
四、乱搭乱建和违规经营
工作内容: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内乱搭乱建及违规经营活动,制定问责措施。
责任单位:保卫处
共建单位:后勤保障处、资产管理处、校园建设处
第三部分师生文明养成教育
一、文明养成教育
工作内容:师生个人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文明公约制定,相关活动、监督、考核制度建设。禁烟教育、传染病防治宣传等。
责任单位:校工会、学工部、校团委、校医院
二、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内容:开设心理咨询室,规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
责任单位: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三、学生志愿者服务队
工作内容:成立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对校园环境卫生实行分片包干志愿服务。
责任单位:校团委
共建单位:各学院
四、网络曝光平台
工作内容:在现有后勤报修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拓展,实现师生对校园环境卫生问题能够进行随时曝光,及时派单整改。网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技术研发,后勤保障处负责日常维护和任务派单。
责任单位: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后勤保障处
第四部分专项整治工作安排
一、整治校园内乱倒建筑装修垃圾及抛弃旧家俱等废物
整治内容:对校园内乱倒建筑垃圾及抛弃旧家俱废物等现象进行综合治理
整理措施:制定校园内建筑垃圾及废旧家俱等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分工、申报程序、收费标准、违章处理等要求。
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牵头,保卫处、校建处、资产处协助。
工作标准:每天巡查,发现乱倒现象及时处理并清运。
二、校内房屋公共卫生间专项整治
整治内容:日常打扫检查、设施设备维修、除异味、对硬件条件差的卫生间进行装修升级改
造等。
整治措施:1.督促物业公司做好日常清扫并采取除异味措施;
2.对坏了的设施设备及时维修;
3.对全校公共卫生间进行评价,提出装修升级改造计划报学校批准后实施;
4.广泛开展爱护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5.制定卫生间卫生标准。
工作标准:日常清扫及维修达到标准,做到干净、无异味及设施设备完好。
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
三、整治校园围墙周边脏乱现象
整治内容:校外人员围墙边乱搭建、乱排污、乱倒垃圾及卫生死角等现象。
整治措施:由后勤保障处、保卫处与开发区及村组织联系进行综合治理。
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保卫处
工作标准: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垃圾、规范污水排放、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校内湖面整治
整治内容:清理水域漂浮物、清洁水质、查找漏点、补充水源及美化亮化湖边环境。
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校园建设处
工作标准:及时清理水域,保持日常水面干净。
整治措施:咨询专业机构编制湖水净化方案并实施改造
五、校园绿地专项整治
整治内容:清理杂草及碎石等杂物、补种补裁草皮树苗、建设防踩踏设施。
整治措施:发动全校师生以义务劳动方式进行专项整治,建立学生责任区,培育爱护校园环境的理念。
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校团委
工作标准:草坪绿地无杂草及杂物、减少人为踩踏绿地现象。
六、校园垃圾桶专项整治
整治内容:对垃圾桶及周边卫生及时清理,对校外人员检垃圾行为进行规范。
整治措施:加强日常管理,对破损垃圾桶进行及时更换,对全校垃圾桶的配置进行一次全面规划设计。
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
工作标准:垃圾桶垃圾及时清理,桶周边干净,建立日常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