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我校2020年暑期干部培训班举行“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专题讲座。讲座由副校长袁雄主持。
“中国高校本质还是要回到人才培养。”林教授从现代大学的本质和原则谈起,对比了不同的大学发展模式,提出了中国大学如何发展的思考。他首先谈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深度解析大类培养、通识课程等改革方向的探索过程,特别强调要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分析、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并通过分析对比为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思路借鉴。在谈到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时,他指出,研究生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术研究当中,提早选定方向,提早进入研究状态,并用例证分析了严格的考核与分流退出机制的成效,在改革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突破,有效地提升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他还分享了对创新学科建设路径的思考,解析了学部制、创新院所制、“点长”制、长聘制、引进团队与“师徒”团队等不同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四个关键路径,即以原创的科学研究作为方向,以交叉学科研究作为新发展极,以专业大型数据库、大型实验室、试验区作为基础,以国际一流大学合作研究和培养作为支撑。
袁雄在主持时指出,林教授紧扣中心呈现了一堂思想高远、内容丰富、水平极高、诙谐幽默、深孚众望的报告,充满了实践的结晶、思想的力量和理念的光华。他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重要论述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教育更像农业而不是工业”的理念,指出“人才是成长出来的,不是生产出来的”,应该将所有要素转化为阳光雨露,培育人才茁壮成长,这才是人才培养应有的样子。大学应该统筹好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坚决抵制“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不提倡“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参商关系,不满足于“犬牙交错”的粗放交集关系,而是要努力构建“水乳交融”的共生共长关系。袁雄最后指出,当前学校处于建设百年名校的重要节点,集结号已经吹响,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积蓄力量、艰苦行军、执着向前,江财的事业终将迎来“火车冲出隧道”的时刻,阳光和温暖终将扑面而来。(文/赵旻 图/李军 编辑/姜莹 柏婧 审核/阮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