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我校推选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在6月30日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学校2019-2020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学校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现新闻网推出【榜样力量】栏目,将先进事迹选登,营造学习身边典型的浓厚氛围。
入党26年来,在政治思想、业务工作、日常生活中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扛在肩上,多次获得省、校表彰和奖励。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奋战在学生返校复学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坚决完成学校党委交办的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诺言,置身于度外,以“奉献”彰显“担当”,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长期以来,段远鸿同志始终坚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此思想为指导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工作中,努力践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阻断了人与人正常交往,影响了正常社会经济生活,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带着对“非典”和“H1N1禽流感”对高校学生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影响的深深不安和忧虑,段远鸿同志在疫情第一时间,正月初一便返回学校。在举国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段远鸿同志关心时势,关注疫情发展的每一个状况,认真研读并学习公共卫生知识和流行病防控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认真学习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每一个版本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指南,紧密跟踪中央和各级政府每一个政策变化和关于复工复产的安排,在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在学工处领导的安排、指导下,一直默默地为学生安全返校和学校顺利复课准备着、努力着。
集思广益,拟订学生返校复课诸方案。在统筹学生返校各项准备工作,如信息化、健康申报、返校调查等工作的同时,从2月6日开始,按照学工处领导的工作安排,段远鸿同志便起草了隔离点建设方案和隔离工作流程的编制;2月10日后,根据国家关于复工复产的安排,开始撰写1万余字的《江西财经大学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前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反复听取各职能部门、各学院的意见建议,组织并参加相关各种讨论会不下10次,最终4月30日由唐海燕主任定稿已经是第11稿。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面红耳赤、多少回惴惴不安......都消失在学生返校行李箱的轱辘声中。期间,还有各种须知、指南、规定和管理办法、通知,起草当时感觉是天大的事,现在看来都被学生们做到了,已经不是事了。
群策群力,攻坚学生返校工作第一线。在学校防控工作组中我们是学生返校接待组,是之一,但是,和全校所有学工人员一样,学生无风险、安全返校是我们心中所有,所以,段远鸿同志和他的同事们始终在一线:协调部门,保卫处查验、校医院隔离送诊、校办接站、食堂用餐、宿舍临时观察室,风险和重点疫区等是我们念叨着,却永远不想触碰的东西;只要一有学生发热,全校上下的神经都紧张起来,这样的感受比亲身还难受,8名可能密切接触者、一室三人发热,听者瞬间崩溃,心系此一者不下10人,其中包括了段远鸿同志......安排人员,值班对段远鸿同志来说,是小事,但安排人员处理学生返校的异常情况,每件都是大事,我们听到最多的是,马上、我在线上等你回复、最晚不能超过1小时,于是,天空便没有昼夜,天气可以不管风雨了,困顿和饥饿不值一提,这是他和他的同事们另外一种常态......亲自处置,用打不完的电话,说不完的话,形容段远鸿同志的工作状况,实不为过。通报异常情况、处理违纪学生、核查违规返校、学生应急处置、统计当日返校情况、通报第二天返校人员等等工作,都是在晚上8:30之后的任务......
群防群控,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要求。毕业生返校超过50%,非毕业生返校人数达95%,宁静的校园似乎瞬间恢复常态,近2万名学生封闭在狭小的校园,生活在管理严格的宿舍,常态化的防控要求和措施如何落实落细?段远鸿同志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抓重点制度落实,学生三检是落实“四早”防控的重要制度,段远鸿同志组织动员相关学工人员和学生干部时刻提醒,严格督促,学生从不习惯逐步变得习以为常了。二是关键环节,即学生的“出入关”,“入关”,即铁面无私地落实各类管理人员责任,严格执行学校防控制度,只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解释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出关,即学生申请外出,只允许确有必要的外出、无风险的外出。三是主要场所,防控的主要是学生宿舍,这是落实常态化网格管理的要求,段远鸿同志在学校部署下,“三管齐下”,其一是班主任辅导员下宿舍,其二是密集的查寝,其三是党员作用的发挥,通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学校网格化管理的措施和要求得到了落实,学校复学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关于学生返校复学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段远鸿同志始终履行他的诺言,学校和学生有需要,我们就应该站出来,尽其事,置身于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