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09:16:23
来源:

金秋十月,江西财经大学“为民杯”首届师生校友围棋联谊赛暨第十二届校园棋王争霸赛的战火虽已平息,但方寸棋盘间所激荡的智慧回响与情感余韵,却久久萦绕在每个人心中。这不仅是一场棋艺的较量,更是一次精神的归航与文化的传承。我们有幸与两位跨越不同世代的棋手对话——棋协现任社长李宇祥与资深前辈周晓,聆听他们与围棋的故事,感悟那黑白色调中蕴藏的深邃世界。

新生代·缘起:在快时代里寻找“慢”的智慧
与李宇祥的对话,始于一个看似平常却注定不凡的契机。“一个莫名的契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围棋比赛,”他回忆道,眼神中闪着光,“那361个交叉点所构成的无限可能,瞬间吸引了我。我莫名地就爱上了这种宁静而深邃的博弈。”
这份热爱,引领他步入棋道。从二段到五段的跃升期,赵志伟老师对他影响至深。“他教会我的不仅是定式和手筋,更是如何从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谈及榜样,他如数家珍:古力的厚重、柯洁的灵变、申真谞的精准,这些世界冠军的名字,如同他棋路上的灯塔。
作为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李宇祥对围棋的传播有着独特的见解。“在这个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社会,围棋无疑是一种快节奏中的‘慢’。”他认为,这种“慢”并非低效,而是一种深度的思考与沉淀。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并爱上围棋,他笃信新媒体力量,“我们可以通过拍摄精美的短视频、进行专业的网络直播,将围棋的魅力直观地呈现给年轻群体。”

谈及本次“为民杯”,李宇祥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看到这么多前辈、校友,不远万里重聚江财,仅仅凭着对围棋的热爱与对母校的怀念,这种精神让我无比动容。”他深刻地感受到,这场比赛早已超越竞技本身。“这是一种对围棋的传承。师生同赛,既是江财‘信敏廉毅’精神的薪火相传,也完美体现了围棋界那种无关年龄、只论棋艺的纯粹精神。”言及此处,我们不禁想到韩愈《师说》中的名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在棋道面前,达者即为师。”
他坚信,这次经历将如同一颗火种,对他未来的围棋生涯与学习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教会他如何在纷繁世事中,守住一方宁静的棋盘。

传承者·坚守:围棋是一生的修行与缘分
与新生代的锐气与憧憬相呼应,周晓前辈的叙述,则充满了岁月的沉淀与淡然的力量。
当被问及如何度过围棋路上的瓶颈与低谷时,周晓前辈的回答平和而坚定:“围棋,对我而言算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生的坚持。”他分享了自己的曲折棋路:最初因兴趣入门,后因家庭原因一度中断,直至大学时代,才在母校的平台上重新拾起。“是学校给了我机会,让我能代表学校参赛,重燃热情,并获得荣誉。”这份经历,让他对江财充满了感激,也将围棋与母校情怀紧密相连。
作为一名教导后辈的先行者,周晓前辈最看重的并非纯粹的计算力。“下棋的人本身就很淡泊,对物质追求较少,他们更在乎精神上的满足。”他缓缓道来,“所以我最注重的,是心性的锤炼。一个优秀的棋手,内心必须是静的,心性需要单纯。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局面中保持冷静,做出长远而明智的判断。”
对于初窥门径的年轻学子,周晓前辈的寄语充满了长者般的关怀与智慧。“下棋可以当做一种爱好去坚持,它能修身养性,但切记不可因此耽误学习生活,要分清主次。”他恳切地说,“其次,若要真正从中获益,就要用心投入。围棋不会辜负你的每一分真诚与专注。”
尾声:棋道绵长,江财情长
一场“为民杯”,两代棋手情。从李宇祥眼中看到的,是围棋在未来无限的可能与生机;从周晓前辈口中道出的,是围棋在过去积淀的从容与风骨。他们的话语,共同勾勒出围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它教会人在进取中懂得取舍,在沉静中积蓄力量。

棋子在指尖起落,传承在心间流淌。这黑白世界的对弈,不仅是智慧的体操,更是江财人情感与精神的永恒纽带,历久弥新。
(图文/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团 张馨匀 编辑/范志宇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
最新推荐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