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经济日报》理论版刊登经济学院张利国教授、彭继权副教授的理论文章《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文章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
文章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尤其应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二是新型生产要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三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支撑。
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主攻方向:一是通过推动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力”;二是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效力”;三是加快完善数据资源供给体系、数据要素流通体系和数据资源保障体系,更好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活力”;四是建立高质量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着力培育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合力”;五是通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科技领域改革创新,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内力”。
近年来,经济学院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此次刊发的理论文章正是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图文/经济学院 彭继权 编辑/曾咨淇 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
全文链接:http://paper.ce.cn/pc/layout/202508/14/node_10.html
【延伸阅读】《经济日报》是1984年经济日报社出版发行的报刊,是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全国经济类报刊中权威性、公信力最强的报纸,是传播发布党和国家关于经济方面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内外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动向的重要窗口。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经济日报》题写了报名。2018年0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