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昌,青春涌动,热情似火。由江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Discover Jiangxi:发现江西”2025年国际夏令营暨中美青年人文交流营于6月25日至7月3日成功举办。
本届夏令营以“发现江西”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泰国、巴西、阿根廷等25个国家的122名中外营员参与,在江西开展了为期9天的探索之旅。夏令营精心设计了思想交流、文化体验与国情考察等特色板块,营员们前往了南昌、抚州、景德镇、上饶等地,通过学习校内特色课程、探访校外文化基地的形式,客观而全面地了解真实的中国。
在江西财经大学校园内,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太极扇、中国功夫等,让营员们沉浸式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也领略到东方哲学“阴阳和合”的独特智慧。而前沿科技领域的深度探讨,如“全球视角下的AI与劳动力市场‘思想交流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论坛等,则让各国青年学子直观感受到中国在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与学术活力,见证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学术中国。中外青年志愿者们更在江财附中、附小的英语课堂上,通过融合多元文化的创新教学,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温暖桥梁。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反馈:“这种真实的跨文化交流,比任何多媒体教学都更能点燃孩子们的语言学习激情。”课堂上,学生们从最初的羞涩观望到主动参与,展现出显著的语言能力提升和跨文化沟通意识。多位教师反馈,此类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更让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价值得到生动体现。
走出校园,文化考察系列活动引领中外青年深度感受江西的历史文脉与现代风貌。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万余件汉代文物与“复原考古现场“展区生动再现了两千年前的贵族生活图景,让营员们领略中国古代工艺的非凡智慧。“这些文物就像时光胶囊,让我看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辉煌文明。”英国考文垂大学学生Daniel在参观“金色海昏”展览时表示。营员们还登临滕王阁吟诵千古名篇,俯瞰赣江烟波浩渺,亲身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意境;在秋水广场感受亚洲最大音乐喷泉的现代律动,古今交融的城市画卷尽收眼底;在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循着《本草纲目》的记载,在弥漫着酒香的窖池群间,探寻中国古代酿酒工艺的奥秘。通过一系列跨越时空的昌内文化体验,营员们得以全方位感知南昌这片红土地所承载的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
在“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的故里抚州,营员们沉浸式体验了一场跨越四百年的戏剧文化盛宴。在戏剧工坊,营员们身着精美戏服,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水袖功、折扇功等戏曲表演技巧,亲身体验“生旦净末丑”不同行当的独特魅力。非遗传承人徐斌凯、张小娟现场亲授临川篾编、抚州木雕、中国结绳等传统技艺,学员们亲手制作竹编器皿、木雕挂件,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温度。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里,大型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运用全息数字影像与巨型圆环投影技术,将“游园惊梦”的经典场景以震撼的视觉效果重现,让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穿越时空与当代观众对话。“这场演出不仅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永恒魅力,更惊叹于现代科技让文化遗产焕发的全新生命力。”丹麦奥尔堡大学学生Tina说道。从传统工艺到数字戏剧,营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千年窑火不熄的景德镇,向营员们展示了一幅蔚为壮观的陶瓷文明画卷。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创作工坊,青花料在素坯上晕染出东方韵味,中外青年的笔触与古老技艺碰撞出创意火花。中国陶瓷博物馆里,从新石器时代的质朴陶器到明清官窑的绝世珍品,五万件文物串联起一部立体的中华造物史,系统呈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脉络。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学员们穿越时空见证传统制瓷工艺的完整流程——从瓷石粉碎、淘洗到拉坯成形,从施釉绘画到装窑烧制,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匠人智慧,仿佛重现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盛景。美国圣玛丽大学学生Maria感慨:“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太精美了!我不仅看到了工艺的传承,更看到了一个民族对美的永恒追求。”当夜幕降临陶溪川文创街区,改造后的老厂房变身时尚艺术空间,传统瓷艺与数字科技在此完美融合,这座“瓷都”正以开放姿态书写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云雾缭绕的婺源篁岭,为营员们描绘了一幅流动的徽州风情画。六百年的古村落依山而建,马头墙的起伏轮廓与晒秋农俗的斑斓色彩,在群山环抱中勾勒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画卷。营员们穿行在青石板铺就的街巷,既能触摸到徽派建筑“三雕”艺术的精妙绝伦,又能感受到“晒秋”农俗与现代文旅碰撞出的创新活力。在这里,每一栋古民居都是活着的文化标本,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着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世界青年看见了中国美丽乡村的永恒魅力。
本次夏令营是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的窗口。通过感受江西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时代脉动,中外友谊在文化互鉴中生长,在赣鄱大地与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文明对话的桥梁。营员们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一同探索博大精深的赣鄱文化,更好地理解了江西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认识和了解了立体、多元的中国。我校也将持续打造高质量人文交流平台,让江西故事在世界舞台持续传扬,为促进文明互鉴、人才互通贡献智慧力量。
(图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审核/姜莹 赵旻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