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报道>>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党史故事>>正文

【党史讲故事】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模表彰大会

​  1943

  编者按:19431126-1216日,陕甘宁边去举行了第一届劳动英雄及劳动模范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劳动英雄和劳动模范。这次大会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中国劳动人民空前荣典”的大会。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选编了孙云、范译文的《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历史意义》(《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文章,回顾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模大会的盛况。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模表彰大会

  1938年11月—1943年12月,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把主要的压力放在敌后战场,对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并实行经济封锁,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和天灾的侵袭,使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克服极端严重的物资困难,坚持持久抗战,中共中央向根据地军民发出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各根据地广大军民积极响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1943年3月陕甘宁边区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为了把大生产运动推向各个根据地,1943年10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明确提出:“党委、政府和军队,必须于今年秋冬准备好明年在全根据地内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大规模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同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组织起来》的讲话中,号召在大生产运动中组织各种互助组织和各种类型的合作社,“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无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

  根据地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掀起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动手开荒种菜,学习纺纱,更加激励了解放区军民生产的热忱。1943年春,延安劳动竞赛中,中央警卫团的战士杜林森在一次开荒比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6.3亩的好成绩,毛主席接见他时说:

  “你的功劳很大,一天开荒六亩多地,称得起劳动英雄。大家都叫你‘气死牛’,我看你还是气死人,气死蒋介石。1943年,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仅晋绥、北岳、胶东、太行、太岳、皖中等六区就扩大耕地600万亩以上,陕甘宁边区机关和部队需细粮(小米)3900万公斤,自己生产达1500万公斤。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全部达到自给,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陕甘宁边区已建有公营工厂82个,合作工厂200多个,公营工业职工达万人,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某些军火。农业得到了大发展,1943年有80%的劳动力参加了互助合作组织,粮食产量为181万石,除总消费量162石,可余22万石;棉花生产自给率达50%。这样,缺衣少食的边区呈现出一派丰衣足食的景象。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和劳动模范。

  1943年11月26日,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与此同时又召开了历时三个月的边区生产展览会。这次大会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是“中国劳动人民空前荣典”的大会,规模宏大,热闹非凡。参加开幕大会的就有三万多人,来自不同的机关、部队、学校、团体和乡村。主席台前排列着吴满有、申长林、黄立德、李位、冯云鹏、张振财、刘玉厚、赵占魁、郭凤英、张芝兰、贺保元等劳动英雄与模范生产工作者的肖像。中午12点半,全体参会人员步入会场。下午1时,即将被表彰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戴着大红花被迎接进入会场。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首先发言,他说:“像这样盛大的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和生产展览会,在全边区全中国都是空前的。”毛泽东发言说: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

  出席此次大会的劳动英雄和模范生产工作者共有185人,是全边区500多位英雄模范们的代表。在12月16日的闭幕会上,由建设厅高自立副厅长宣布获奖名单。荣获最高奖是特等奖励,共有25位,其中就有吴满有、申长林、赵占魁等,其次为甲等奖励,最后为乙等奖励,各有若干名。名单宣布以后,开始颁奖,在乐队吹奏下,被表彰的英雄模范们一一前往主席台领奖,林伯渠、李鼎铭与获奖者亲切握手。吴满有作为代表致答词,大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宣言》,随后在全场热烈的口号声中散会。

  在延安当时的生态环境里,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除了革命精神的鼓舞外,物质的刺激也很重要。因此,对于这些劳动英雄和生产模范们给予了很高的奖励。荣获模范村的,如白塬村、郝家桥村、吴家枣园等各奖耕牛一头;获得特等奖励的每人奖金为3万元;甲等的每人为2万元;乙等的每人为1万元。其他出席代表大会的英雄模范们,均由大会分赠边区工厂所制的毛巾、丝手巾、袜子、肥皂、火柴、籽种等。同时,还颁给他们由毛泽东、朱德、贺龙、林伯渠、李鼎铭等亲笔题写的奖状。所有分区、模范县、机关模范单位、生产模范部队获得团体奖者,均奖给奖旗一面,其余则按等级领奖。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同时还通过了《劳动英雄公约》,具体内容为:“发展自己经济,帮助别人生产;领导变工札工,创立模范乡村;争取耕二余一,自己首先完成;拥护咱们军队,搞好自卫民兵;肃清汉奸特务。遵守政府法令;切忌虚伪夸张,永当劳动英雄。”

  第一届劳动英雄与模范生产工作者表彰大会共进行了201126日至12月16日),与此同步开展的则是第三届生产展览会,该会主要目的是展示边区一年来生产建设方面的成就,借以鼓舞人心,提振士气。展览会从总展室到分展室,6595件展品、1987张表现生产过程的照片与图表。这样的展览,效果较为明显,单就人数而言,在短短的20天里,参观的人数超过了5万人,这在边区来说,还是头一次。正如《解放日报》报道的那样:“两大盛会充分证明了我们有办法有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两大盛会教育了我们的干部和广大人民,使我们有百倍的勇气和无限的信心,为彻底实现新民主主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