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报道>>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党史故事>>正文

【马院讲故事】八子参军的故事

  1932

  编者按: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江西瑞金农民杨荣显将自己的8个儿子都送去当红军,最后全部英勇牺牲。这一壮举感天动地,令人荡气回肠。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了“八子参军”的故事,这一份《红色中华》如今被珍藏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而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的歌舞剧《八子参军》上演后,曾让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看后感动不已。2019年6月21日,新中国70周年华诞十大献礼片《八子》在全国公映,“一家八子,满门忠烈;十万英魂,舍生赴死”的背后,是对一段壮美史诗地深情讴歌。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选编了殷晓章《电影<八子>人物原型的家国情》(《党史纵览》2019年第9期)、《红土地上的初心故事》(http://www.gndaily.com/news/system/2019/09/23/030089362.shtml)等内容。

八子参军的故事

  赣南是一片浸染鲜血与革命荣光的红土地。在创建与保卫中央苏区过程中,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年赣南共有人口240万,为革命牺牲了33.8万人,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 万人,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7.5%。当年仅24万人口的瑞金,参加革命的有11.3 万人,牺牲5万余人。

  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中,保存着一张1934530日出版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该报第三版刊登着一篇内容为瑞金八兄弟争当红军的新闻和插图。当时瑞金是中央苏区的核心所在地。1931118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乡叶坪村召开,这里不但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在瑞金的第一个驻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王稼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当年,“八子参军”的故事,在瑞金可谓是家喻户晓。

  1934年深秋,在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一间土坯房里,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老人名叫杨荣显,生有八个儿子。可为什么临终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儿子守候在他身边呢?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杨荣显是瑞金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的农民,他和妻子共生有8个儿子,一家人度日艰难。红军在瑞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后,杨荣显一家分得了土地、山林,几个儿子也娶上了媳妇,过上了好日子的杨荣显一家坚决拥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临时中央政府在叶坪成立不久,杨荣显就毅然将老大和老二送到参军报名处,报名参加了红军。可是不到3个月的时间,两兄弟就不幸战死沙场。噩耗传来,老人悲痛欲绝。

  1932年,蒋介石又纠集了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实行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前方战事吃紧,后方兵员短缺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发出了扩红支前的号召。这天傍晚,吃过晚饭后,杨荣显突然将六个儿子叫到老大老二的灵位前,看着六个儿子年轻的脸庞,几次欲言又止。“爹,我们要去当兵,替哥哥们报仇。”六个儿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人看着六个儿子,一脸坚定地说:“参加红军是为了让贫苦百姓翻身,去吧,我等着你们胜利归来。”于是,老人这六个儿子全部参加了红军。

  随着前方战事吃紧,噩耗一个个传来,老人的六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老人再也抑制不住悲伤,晕了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病床上,不久因悲痛欲绝离世。杨荣显的几个孙子后来渐渐长大成人。为了永远铭记父辈的光荣,他们在家乡的山坡上堆起了八座空坟。年年清明他们都要前去扫墓祭拜。

  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的壮举,只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一个缩影。红军长征转移以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了瑞金,对当地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地屠杀。他们知道杨荣显老人的8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就对他们的亲属进行疯狂报复,残酷迫害,企图以此吓倒苏区百姓。但是,革命的种子早已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反动派的屠杀是吓不倒英雄的苏区人民的。“八子参军”只是当年苏“扩红”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当年,“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这样的感人场面在赣南苏区不断地上演,“三子参军”“四子参军”“五子参军”“六子参军”“七子参军”等典型也不断涌现。赣南苏区 240 万人口,约50万青壮年男子,其中就有33万参加红军,像杨荣显老人一家的还有许许多多。

       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