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17:25:24
来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无私奉献,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
一、教书育人,不忘初心
(1)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在校工作期间,主讲了《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由于我本科是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硕士、博士均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并没有系统性的接受经济学学科的专业训练,要讲好这些基础课程并不容易,特别是《政治经济学》这门理论性强的课程。讲课前花了大量时间观看网络课程,随堂听院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老师的课程,向同事请教怎样讲透知识点,甚至把在课堂上要讲的话写好稿子多次模拟。通过自身加倍努力,不仅站稳了讲台,而且得到了同行与学生的高度认可。两次被评《政治经济学》“金牌主讲教师”,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奖”,获首届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018),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2019)。
(2)贯彻课程思政思想。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课程思政、专业思政。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教育部近两年也多次强调要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政治经济学》课程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讲授相关理论的同时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相关理论和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抽象理论,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因课程思政是一新做法、新尝试,具体怎么做还没有多少可借鉴的材料。本人查阅了大量有关课程思政的材料,做了些许思考,编制了《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大纲,明确了各章节的育人目标和思政元素,成功立项2018年省级教改项目一项,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二、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道德情操,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最首要的是“传道”。
(1)积极宣扬党的思想和理念。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介绍我国的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把十九大报告、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融合到教学的相应知识点当中,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2)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堂课,从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认真回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教学效果好,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3)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参与学生学术活动,如担任经济挑战赛评委、班级打擂评委、自强之星评委等等;带领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如2013年带领学生赴抚州参加农村空心化的社会调研,2014年带领学生赴安徽池州参加社会实践等;指导学生学术研究,多次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计划。如2015年指导的第三届华创杯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19指导的华创杯获一等奖,2018年、2019年指导学生获全国经济学综合博弈大赛总决赛二等奖;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等等。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4)用心指导研究生。指导的第一个硕士生获国家奖学金,发表论文2篇,现任职于某国企。
三、工作勤恳,事必躬亲
自2018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本科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要求,“高地”、“金专”、“金课”的建设是当前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2019年,围绕“高地”、“金专”、“金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每项工作均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得到了院领导与师生的称赞。
(1)主持完成了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申报工作。由于时间较紧,在教务处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带领三位系主任一起加班加点撰写了基地的申报材料,国庆7天假期有6天的时间在学习文件精神、查阅有关资料、消化吸收专家的意见,修改申报材料。最终,以排序第一推荐参与教育部国家级“高地”的评选,全省共推荐三个。
(2)组织完成了经济学专业与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申报工作。今年上半年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一流专业的申报,学院共有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均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主持完成了经济学专业的申报,组织完成了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申报。
(3)组织完成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金课类型之一)的申报。本人作为第二主持全程参与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研发与申报,已成功立项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在评选国家级项目。
(4)组织完成了省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精心谋划、积极动员学院申报教学成果奖,本人作为第二主持完成了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获省级二等奖,为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5)组织完成了交叉融合专业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确立了“数据科学与数字经济”专业的申报。本人组织了本专业的申报工作,完成了培养方案的撰写。
三、探索研究,提升自我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1)加强专业学术研究。从攻读硕士步入学术研究殿堂以来,长期关注和加强科技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作为第二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一项、国家软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一项、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估专项项目两项,主持省级项目三项。以项目为依托,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教育部A类期刊《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2期)发表的论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被引97次,下载量近3000次,该文同时被国家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的《软科学要报》2009年第24期独立刊登,报送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务院研究室等中央政府重要机构。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领导和科技部战略院统计所领导的赞同,将于本月底受邀参加科技部规划司主办的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的专家座谈会。
(2)加强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宏观层面上,关心教育事业(特别是江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曾参与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江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发展战略研究”的撰写和统稿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出版了《21世纪江西迈向教育与人力资源强省》和《江西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等相关著作。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有一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在研。微观层面上,作为经济学院副院长,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有较深刻的认识。编制了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案,特别是经历了2016年的本科审核性评估和2017年的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认真学习了2018年召开的全国高教大会精神,让我对专业建设和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了一个全局的把握。
五、真诚关爱,良师益友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
本人担任了07经一、13经一班的班主任,目前正在担任18经二班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到每学期和每位同学一一谈话,充分了解掌握各位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等基本情况。和学生们真诚相待,爱心相随,在思想上给予学生引导,在学业上给予学生指导,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在这十年当中,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做了一些很平凡的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将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学术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和履职能力,尽职尽责,立德树人,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