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初夏温暖时节,我们迎来了返校的你们,校园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大家期盼的开学也变成了现实,我也盼来了与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应静心思考:疫情下的中国精神是什么?如何传承和发扬疫情下的中国精神?”
7月10日下午,党委常委、副校长阙善栋走进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物联网181班,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学院党委书记姜红仁主持思政课。
阙善栋讲授了以“疫情下的中国精神”为主题的思政课,深入浅出的讲授,真诚的话语,深刻的见解,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疫情下的中国精神的理解。他指出,疫情下的中国精神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84 岁的钟南山院士“逆行”去武汉的无座车票在社交媒体刷屏,73 岁的李兰娟院士被口罩勒出深深压痕的照片让人动容。特别是一批“90 后”青年挺身而出,在此次战“疫”中冲锋陷阵、独当一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疫情下的中国精神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从一批批医疗队奔赴湖北,到加急生产的消杀产品捐赠给指定收治医院;从农业大省山东各地“搬家式”的新鲜蔬菜支援走红网络,到新疆库尔班大叔后人捐赠的大米日夜兼程到达武汉……省际间的兄弟情谊在此次抗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彰显。疫情下的中国精神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城乡社区挨家挨户的排查,从“火神山”“雷神山”的神速建成,再到一座座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每一场都是硬仗。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没有后退,只有冲锋;没有妥协,只有战斗;疫情下的中国精神是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疫情面前,我们尊重科学规律、加快科研攻关,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高扬科学精神,坚持用事实说话;疫情下的中国精神是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疫情前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以中国为代表的疫情国家共享疫情数据和科研信息,通力合作,共抗疫情。
姜红仁希望同学们深刻领会阙校长思政课的精神,立足实际,刻苦学习,奋力攀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精神。(图文/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 吴小湖 编辑/姜莹 审核/阮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