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识课程专项指导组召开了首次工作会议,全体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常务副组长、人文学院院长尹忠海主持。
尹忠海传达了组长、副校长邓辉关于通识课程库建设的几点意见,一是通识课程库的改革和建设要尊重历史,稳步推进;二是要从大局出发,防止出现以专业课代替通识课的现象;三是要将美育课程归入通识课程库一并建设。随后,尹忠海汇报了通识课程库的调查情况,介绍了通识课调整和通识核心课遴选的原则和方法。
副组长、教务处处长廖国琼对通识库课程建设的背景作了说明。他指出,委员要对原有通识课程进行讨论研究,形成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课程体系。
会议认为,通识课程体系应贯彻四个标准:古今渗透、中外融合、文理交叉、知行合一。会议一致同意把专业课从通识课程库中剔除,建议开设政治学通论、法学通论、经济学通论、管理学通论、社会学通论、心理学导论、中国哲学思想专题、西方哲学思想专题、美学通论等通识教育特征明显的课程;建议紧跟时代前沿,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科学与文本挖掘、计算社会学、科学技术史、科技概论、大数据思维、宇宙探索等课程。会议讨论了通识课学分的设置问题,一致认为通识课程不超过2学分,同时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建议学生每个模块至少选择两门以上课程。
根据工作安排,通识课专项指导组将在本次会议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课程的调整和遴选,明确通识核心课建设标准,为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指导意见。(图文/本科教指委通识课程专项组秘书处 编辑/姜莹 审核/阮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