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杨荔:“逆行”武汉战“疫”前线的江财人


   【人物简介】杨荔,1992-1996年本科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湖北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她报名赶赴武汉核心疫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Mum,don't die(妈妈,不要死)!”电话里,杨荔远在美国家里的女儿“命令”道。此刻,她在武汉核心疫区,紧邻华南海鲜市场,死神离她并不遥远。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给中华大地带来太多的意想不到,也让人们泪目于那些“逆”向而行的身影。

  杨荔,正是这些“逆行者”身影中的一员。

  “这里需要我”

  杨荔是江西财经大学1992级校友。之后,她一直在上海打拼,直至拥有现在的事业。

  武汉疫情暴发时,正在美国旧金山打理生意的杨荔,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飞抵武汉,投入到核心疫区的志愿工作。

  疫情持续恶化。两天后,武汉封城,航班停运。

  此时,已经半个月连轴转的杨荔,一再放弃了飞回美国的机会。她说,“这里需要我”。

  是的,武汉需要她。杨荔的海外资源、身份、阅历、志愿服务的经验,都让她成为一个普通而又稀缺的志愿者。

  杨荔英文名为Noah,她把自己负责的团队称为“诺亚方舟团队”。团队主要承担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红十字会协调北美物资的对接、订购、报关等程序,保障救援物资高速快捷地到达医院。二是组织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餐、接送医护人员出行、帮助医院搬运医疗物资。三是自己出资组织海外采购,捐赠给医院。每天的工作原则上是8个小时换班一次的“三班倒”,但实际上,她说“做不到,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2月6日,她有个接受母校采访的预约,原定时间在下午2时。当日下午2时,她给采访者发出了一条短信:“10分钟后打给你方便吗?刚刚忙完,扒拉几口饭。”她说,昨天(5日)值夜班到凌晨2时30分,与同事交接好工作后差不多到了4时。随便打了个盹,就到了早上8点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一天能睡三四个小时就不得了了。”实在困了,杨荔就坐车的时候打个盹。而她对接北美物资协调,时差也是个大问题。但是,“没办法,我是最合适的人选。”她说。


  “忙到崩溃”“困难很多”,这是她自愿服务工作的日常。网络上的种种声音,杨荔也有所耳闻,但“没有时间解释”。她说,作为整个抗疫工作中的一环,捐赠物品的沟通协调远比外界想象中复杂得多。虽然国内外同胞的捐赠热情很高,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是信息不对称,相当多的物品其实是不合格的。有的是因为质量差,有的是因为本身是工业用途达不到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比如说,医用和工业用途对过滤性能的要求不同,对灭菌有效期要求不同,对防喷溅要求不同。”杨荔细细道来。而这些,都需要志愿者和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起鉴别、筛选、整理,发给专业人员审核,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再加上很多物资是来自于世界各地,又要组织各个语种的志愿者进行文字翻译,就更复杂了。一方面前线物资紧缺,一方面很多捐献物资不能用,杨荔索性自己出资协调团队成员购买(目前个人出资已超100万元人民币)。“我懂什么产品是紧缺的、合格的,所以我直接购买,这样能更快。”但是购买也不容易,“北美的货已经让大家买空了”她说,“现在只能到处打听欧洲、亚洲,尤其是一些小国的货源。”最近的一万只N95级别口罩刚刚经由团队成员从韩国购买运送至国内,即将送抵一线。协调物资捐赠中的交通、海关报关等各种琐碎问题,更是杨荔工作中的常态。

  “大家捐赠还是要尽量走官方渠道,经过红会可以走绿色通道,否则相当麻烦。不放心就走定向捐赠。”杨荔说,“可能有些工作机制需要改善,但是一线的工作人员真的是都在忙碌,针对网上的一些声音,他们也很委屈,大家不要苛责。”

  “一切都在变好”

  “武汉现在怎样?”关心杨荔的人一直在追问。

  “一切都在变好。”杨荔说。最近,他们刚刚承担了方舱医院的铺床工作。这些迅速调集起来的力量、建设起来的设施,都让她感叹,世界上只有中国政府有这种强大的执行力。“我的根在这里,我希望这里好。”她说。“每个人都很忙,不止我。”那些医护人员,往往工作到深夜,他们怎么回家?于是,志愿者们承担起了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工作。他们顾不上外出吃饭,志愿者们就为他们送餐;医院里人手不够,他们就去充当力工……身在抗疫前线的每一个人,以自身付出为“众志成城”做出了注脚。

  志愿者们都希望武汉好。但杨荔却不是武汉人,而是江西南昌人。因为疫情,南昌的家人阻止她回老家探亲,却不知道她悄悄订了飞往武汉的机票,已经深入了疫区,就在那个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疫区中的疫区从事志愿服务。

  一开始,杨荔瞒着南昌的家人,因为不想让家人担心。后来,家人渐渐知道了,却又怕她分心,反而又瞒着她,假装不知道。只有美国的孩子会肆无忌惮地表达对她的担心。每次通话,女儿都要嘱咐患有糖尿病的她照顾好自己,吃多点、不要死,唱歌给她听,为妈妈分解压力。十七年前的非典,她正在武汉创业,事业受到重创。十七年后,她逆向而行,再次来到武汉,只为这个城市变好。她坦言,这个决定不但让家人担心,对自己的生意影响也很大。但是,她目前仍然没有回去的打算。女儿希望妈妈能在自己生日的时候回家,她说,抱歉,我无法给你承诺。

  “我是江西财大1992级国贸(1)班的本科,去年年底我还回过学校一趟,见了老师。”作为江财人,杨荔谈起母校和老师,话语也变得温柔。她说,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她希望学弟学妹们听从安排,老老实实呆在家里,隔离就是最好的防控。同时,要有基本的辨别能力,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要能理性研判,不信谣、不传谣。“在一线,你才知道那些谣言有多荒谬。”作为学姐,她也嘱咐大家无论在哪里,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有担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想说的似乎还有很多,但杨荔抱歉地结束了采访,她说:“马上还要汇总捐赠物资。”

  春天已至,希望天佑中华,大洋彼岸的那个女孩能早日与妈妈团聚。(文/孙爱霞  编辑/姜莹  审核/喻春龙  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