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学生观看《大学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主题授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加强全民阅读的宣传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学生观看“大家一起提高阅读能力”主题线上授课,现代经济管理学院院学子纷纷发表学习感言,现征集优秀学习感言如下。

  2017级新闻学1班董沣仪: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阅读能力是一种集合了认读、理解、鉴赏、批判等功能的综合性能力。其中,认读是通过字词识别、词语理解等初步感知文字内容的一种能力,是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理解是通过体会,推敲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从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从而领会文章主旨,是阅读的核心能力;鉴赏是通过对文章的欣赏,从而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初步领悟文章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也是感受词句形象,并融入审美判断从而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属于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批判是基于鉴赏的基础,通过各种不同观点来对词句、文章等进行研究、分析、评价,旨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逐步升华”。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还能点燃更多生活热情,关注身边周遭的一切事物。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兴趣的激发,带着兴趣激发的求知欲、探索欲融入阅读。

  2019级注会1班熊浩敏: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上信息驳杂,检索方便携带的电子书逐步代替传统的纸质书籍,我们的阅读能力逐步在减退,读书的枯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不再愿意静下来慢慢的去阅读,但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性情的熏陶。正如陈东有教授所提到的“我与书”之间的关系,认真的看书,带入自己的思想,你会发现读书的乐趣!一个人与书本结缘,极有可能成为具有崇高追求和高尚情操的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读书,在书中找问题去思考,在书中找答案,学会精读,学会泛读,学会“静”下来,不要担心这会花费很多时间,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蜕变自我,得到升华。

  2019级新闻学2班刘小萌:在如今电子出版大数据时代,可读物浩如烟海,出版物越来越多,人们阅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因此,读书方式和阅读方法也就更显得重要。如果不采取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就可能对于必须精心研习的东西,囫囵吞枣,读后只能有浮光掠影的印象。对于可以泛读的东西,要是采用精读的方法,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只能吸纳进很可怜的一点。从而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结合得好,才可以说是一种读书的艺术。在善读书这一部分,陈教授向我们提出了要求,我们需在读书的同时多思考、多笔记、多提问和多讨论。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我们读书如果只是一目十行,缺少思考提问等步骤,又何来真正读懂了眼前这本书?这也与陈教授谈读书忌讳之处不谋而合,读书不可囫囵吞枣、浅尝则止。此次讲座我受益匪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遨游书海又可以增加我们的涵养,何乐不为!最后借用陈教授的话来结束本文:问学乃为养正气,读书不敢忘国忧。

  2019新闻学1班周浩京: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比如,先记录自己对某篇文章或某部书的某一个点的阅读理解和感受,无论它是针对内容的还是艺术形式的,也无论它是针对整体的还是局部的。再查阅他人对同一个点的阅读理解和感受,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异同深浅。再注意收集其他文章或书中同一个点的表述方式,跟此篇形成系列,尝试总结梳理针对同一个点,不同的作者处理时的异同:有无共同的“套路”,有无微妙的变化?

  如是,认真阅读、带着思考阅读,参照他人的欣赏文字阅读,能帮助我们积累起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感性经验,逐步形成理性的高雅的欣赏品位,提高欣赏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运用最娴熟的阅读方法。学界对阅读方法的归类和解释,也各有自己的逻辑体系。速读、猜读、比较阅读、思辨阅读……,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划分结果。无论哪种方法,只要能高效掌握如:题目、作者、出处;基本内容;写作特点等内容,就都是好方法。简言之,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积累、方法运用、程序遵循,让我们积累了品鉴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高下的感性经验,逐步形成理性标准,提升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审美能力,达成了由兴趣阅读到理性阅读的进阶。

  2018级电子商务1班陈晋豪:阅读能力实质上就是眼睛识别和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一分钟能实实在在的看完2千字,而你只能看一两百字,你敢说你会看吗?阅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无意识的把速度变慢,然后眼睛慢慢就不能很好的吸收文字,读着读者就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了,大脑一片空白。所以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阅读速度,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读懂就是读明白。越明白的事情,越应该可以简明扼要地说出来。讲得出来的意思是,不能看笔记,要能够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事情讲得出来,又可以写得出来。很多人觉得自己读不懂,就不愿意去读;或者因为读了发现难,就放弃了。难、不懂是正常的,如果一下子就懂,就明白了,那这本书对你的意义并不大。而且,也只有在不懂的情况下,经过你的努力有一天突然懂了,才是最开心的事。

  2019级市场营销3班张朝旭:我把阅读的过程比作一棵树的生长过程,从一棵树苗到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数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岁月。揠苗助长的心理是不可取的,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阅读也是如此,只有在不断阅读中积累和学习,不断的进步,将知识沉淀,融入骨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影响并改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最后阅读会逐渐成为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阅读不仅要涉及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更要广泛涉猎,提升知识面,拓展视野。阅读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能够让一个如何在物质上获取如何丰厚的报酬,而是在生活艰难的时候,身处绝境的时刻,依然能够心怀希望,不失信心,依然相信美好的事就在不远处;阅读总能让你在嘈杂的环境中静下心来,能够让你面对生活的苦,也不丢失心中的甜;阅读更是为了指引每个人前行,梦想从未破灭,追求梦想的过程很艰难,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和先哲畅谈,寻找生命的力量,为实现心中的梦想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把阅读变成生命的一部分,在前行路上,有明灯指引,会走的更远。

  2019商英3班郭玉芳:看完陈老师《大学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讲解,对阅读有更深的理解,本身自己也还算是那种喜欢阅读的人,想借这次观后感表达一些自己对阅读的见解,阅读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不应该有过强的功利色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不同的阅读形式和阅读目的。对同一本书的阅读可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我们可以泛读,精读也可以备读,还有很多分类。阅读过程中尊重作者的个性化解读,把阅读引向深入,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身在热爱读书的国度,我们更应该在每一天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一日无书,百日荒芜。”这是古代诗人陈寿说的,对于我们现在也是。阅读的魅力是很足矣的,去享受阅读吧!(文/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编辑/王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