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学校涌现出一批批"雷锋精神"的践行者,他们牢记“信敏廉毅”校训,用担当和坚守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用真才实学教书,以亲身实践育人
“疫情期间,虽然并不能在一线救死扶伤,但总觉得自己也可以做点什么。”疫情最初爆发之际,外国语学院日语181班班主任陶萍老师就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日语微课堂”免费公益课。这一课程没有门槛、完全从零基础开始,不仅可以帮助本专业的学生复习知识点,还适合各种基础的日语爱好者们学习。在线上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的同时,陶萍老师还主动参加了中国防疫翻译志愿者小组,协助解决爱心人士、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等在防疫工作中遇到的语言翻译问题,让所学的知识成为帮助他人的最好工具。疫情面前,陶萍老师用自己的行为,给同学们上了一门重要的“社会实践课程”,也给外国语学院所有为战“疫”而辛苦付出的老师们做出了榜样。
居家强身健体,共筑健康心态
从二月起,学校开始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行网课学习。体育学院的刘春来老师决定在每周三下午开展分享会,为居家学习的同学们分享疫情面前如何通过调整运动和作息来调整心态。3月是学雷锋月,雷锋精神在疫情面前焕发出了新时代的光芒。刘春来老师带领参加分享会的同学们一起阅读书籍,并分享了适合在家中进行的体育锻炼的动作要领,让同学们能够在家里强身健体,从而帮助同学们养成了健康积极的心态。刘春来老师的志愿教学,展现了他迎难而上、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诠释了教师的深刻含义,为这场疫情贡献出了独属于教师群体的力量。
用笔杆守住新闻宣传战线
申奇是人文学院2019级新闻传播系的一名在读研究生。疫情突发,前线吃紧,新闻宣传战线有很多重要信息需要及时报道传播,于是他主动报名前往河南平顶山市做前线疫情新闻采编工作。在前线进行疫情新闻采编期间,他每日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社区和医院,用文字向公众传播最真实的疫情信息,消除社会的恐慌,激励公众以乐观和科学的心态面对疫情。截至3月11日,他已经采访了八位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武汉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最大的为一名58岁的武汉返乡人员。申奇同学在工作期间说:“我很庆幸有机会参与进来,把重要的信息告诉大家。大家只有知情了以后,才会有底气和希望,也就更加愿意主动配合做好各项防护工作。”
做县城站点的守门人
在疫情期间,统计学院统计191班黄婷作为一名兴国志愿者,在兴国火车站、兴国西站轮流值守,配合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医院医护人员对进出站点的旅客进行体温检测、排查登记,坚决守好出入县城的大门,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除此之外,黄婷同学还带头参与“卫生防治、知识宣传、科学排查、拒绝谣言”志愿服务,并且积极鼓励身边的亲朋好友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捐款捐物。新时代呼唤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激荡民族魂。在疫情暴发之际,我们更加需要雷锋精神来帮助中华民族抵达这场战“疫”胜利的彼岸。
切断疫情蔓延的通道
为响应返乡大学生团员深入社区防疫一线活动,国贸学院经贸195班程雯琪同学向青云谱区城南村委会提出参与一线防疫志愿活动的申请。“我叫程雯琪,是江财国贸学院大一的一名学生。我深知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峻斗争。而村是新冠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的防线。守住这道防线,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我自愿加入志愿服务行列……”程雯琪同学在申请书中如是说道。和其他党员志愿者一样,按照排班,她在城南村最重要的城南佳园防疫工作卡点执勤,主要负责在卡点填写居民通行证、为进出居民测量体温。从2月25日开始,截至3月23日,她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了长达78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疫情面前,她风雨无阻,永不言弃。
寄信意大利,传递爱与暖
3月12日,在英语口语课快结束时,身处意大利的口语老师Chiara线上呼吁国际学院CITF191A班同学为当地的意大利学生传递抗击疫情的信心和经验。随后,何佳琪同学积极响应Chiara老师的号召,将搜集到的有关新冠病毒的防护措施和自己的经验体会写成了一封给意大利同学的信,并发送给了Chiara老师。郭枫桥、涂圣宇同学也随即向Chiara老师发送了自己写给意大利学生们的信,信中不仅说明了如何做好防护,还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了如何度过居家的枯燥日子、如何调节情绪等等,字里行间饱含暖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我们同住地球村,病毒面前不分国界。这一封封信,是两国学生之间温暖的传递和友谊的见证。
用所学回报社会
战“疫”情,心连心。我校法学院192班罗婧祎同学积极参与“同舟共济、青春偕进”课业辅导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所学所获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孩子提供线上义务课业辅导及相关专业咨询、升学咨询,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向医务工作者们表示感谢。结合自己的课表,罗婧祎同学在每周三、五、六下午安排了三个小时的线上辅导。她了解到小朋友们比较需要文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特地和另外一个志愿者一起建了一个群,以便能随时解答小朋友们的问题。在辅导过程中,她态度亲和,对辅导对象始终保持着热情。罗婧祎同学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疫情期间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奉献爱心,为这场战“疫”出力,切实做到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缓解压力,解决其后顾之忧,体现了青年学子的担当。
兼顾战疫宣传,筑牢“防疫之墙”
艺术学院2017级环境设计1班尤利约同学在疫情面前没有犹豫与畏缩,积极投身防控疫情志愿活动。她先后参加了“志愿汇”组织的两次物资整理与分发的志愿活动,随后又积极参与了所在地区组织的两次出入人员温度检测登记志愿活动。天还灰蒙蒙时,她就搬出小桌子拿着温度测量仪器。为确保每一个行人和整个小区的集体安全,直到晚上她还依然在灯光下努力工作,不畏艰难,只为尽自己所能。她还自发组织邻里的小朋友画疫情防控手抄报,贴在小区的公告处,提醒大家出门戴口罩、居室记得通风、疫情面前不容懈怠。尤利约同学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大家科普疫情。致力于战疫志愿工作的尤利约同学,真诚地愿所有人都平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世界加油!(文/宣传部、文明办 各学院 编辑/姜莹 审核/韩国玉 匡琳)